大听网   > 正文

六月 这些传染性疾病需要重点防范

发布时间:2020-06-02 17:20:56 稿件来源: 大听网

我市属亚热带湿润气候,6月份是泸州市气温上升最快的时期,也是每年一度的汛期,气温较高,气候潮湿,适益蚊媒孳生、细菌等病原微生物繁殖;同时临近中高考毕业季,学生压力较大,个体免疫力相对较低,学校人群聚集性大,传染病传播较易实现,以肺结核、流腮等为重点的呼吸道传染病和以手足口病为重点的肠道传染病发生的风险增加。

近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了6月份突发公共事件风险评估报告,提醒大家应该重点防范以下几类事件:

(一)学校聚集性发热事件

由于各级各类学校已开学,市疾控中心评估,6月份学校发生聚集性发热事件的风险较大,以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较多,如肺结核、上呼吸道感染、伤寒副伤寒、沙门菌感染等,且均可引起学校学生聚集性发病。尤其是在近期,由于气候变化较大,学生经过一个特别漫长的假期返校后,可能因气候环境不适应、洗冷水、未能及时增减衣服、夜晚睡觉受凉等多种原因,引起上呼吸道感染,从而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

(二)学校结核病事件

学校是人群聚集场所,学生面临繁重的学习任务和升学压力,容易发生肺结核,一旦发生肺结核极易在校内传播,个别患者会因病情进展迅速导致死亡。 风险评估显示,2020年1至5月,我市报告本地学校学生肺结核病例87例,死亡1例,其中同一班级报告2例以上病例3起。

据了解,肺结核在早期的时候,是没有任何症状的,主要是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呼吸道有轻微的咳嗽和痰多的情况发生,很多人会认为是感冒了,往往不会引起大家的重视,因此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急性传染病防制与免疫规划科科长蒋德勇提醒,这种疾病是一种传染性比较强的疾病,生活中遇到这种疾病患者的时候,我们一定要保持距离,避免近距离和密闭空间接触。若长期与患者处在通风不佳的室内,就容易遭受感染,因此,应设法让空间保持通风状态。

(三)食源性疾病

5月1日至25日,食源性疾病监测医院通过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我市上报食源性疾病病例441例,较去年同期(183例)增加258例,主要暴露食品为肉与肉制品89例,蔬菜类及其制品77例,粮食类及其制品66例,蛋与蛋制品42例(其中皮蛋24例),马桑果中毒8例(叙永1例,古蔺7例)。其中,龙马潭区发生因误服亚硝酸盐中毒和食用皮蛋引起的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各1起,共4人发病。

因此,6月气温升高,凉拌菜、隔夜饭菜、皮蛋为主要暴露食品的细菌性食源性疾病和野生植物、毒蕈为主要暴露食品的植物性食源性疾病,存在增多的风险,进食时大家需谨慎,如发生中毒反应,可立即自行催吐,及时到医院就诊。

(四)手足口病

根据历年手足口病发病规律,6月将是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随着托幼机构的全面复园,手足口病上升的风险增加。今年以来,受新冠疫情防控措施和疫情本身流行因素的影响,四川省和泸州市手足口病疫情均呈大幅下降趋势,截至5月25日,我市今年累计报告发病数136例。5月1至25日,我市仅报告手足口病3例,较2019年同期(301例)减少99%,无重症和死亡病例报告。

蒋德勇表示,校方要做好儿童游乐场所等的通风和消毒管理,家长也应尽量避免带儿童到儿童集中场所游玩,并做好个人防护,减少感染机会。

 (五)流行性腮腺炎

截至5月25日,我市流行性腮腺炎累计报告250例,报告发病率5.78/10万,高于全省平均(3.31/10万),发病人群主要为学生(135例),占54%,其次为托幼儿童(59例),占23.6%;同期监测到聚集疫情1起(报告发病6例)。评估认为,6月份我市流行性腮腺炎仍将处于较高流行水平,学校、幼儿园存在发生聚集、暴发疫情的风险。

据了解,该病毒通过空气、飞沫、唾液传播。被感染后,会出现单侧或双侧腮腺肿大,其最大的危害在于可引发睾丸炎、乳腺炎、卵巢炎等并发症。 蒋德勇表示,目前以接种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MMR)、腮腺炎疫苗等方式为主要的预防措施,18~24月龄儿童可免费常规接种1剂次含腮腺炎成分疫苗;4岁以上儿童建议再自费接种1剂次;14岁以上人群可根据自身需要,自费接种1剂次。

记者:汪恒怡


文章关键字: 疾病 口病 手足 腮腺炎 食源性 编辑:佘皎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