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听网   > 正文

【四川新闻网】泸州长江大桥新老建设者重聚一堂 为维修建言献策

发布时间:2020-08-14 16:54:46 稿件来源: 大听网

8月13日,四川新闻网报道《泸州长江大桥新老建设者重聚一堂 为维修建言献策》。全文如下:

1982年10月1日建成通车的泸州长江大桥已服务泸州地方经济建设38年。当前,该桥正在进行全封闭维修施工,其进度备受社会关注。8月12日上午,泸州长江大桥新老建设者座谈会在南苑宾馆月桂厅召开。会议邀请到了当年参与泸州长江大桥建设以及当下参与泸州长江大桥维修整治的专家、建设者等共聚一堂,共叙当年盛事、共话未来发展。

△泸州长江大桥新老建设者重聚一堂

座谈会上,与会人员观看了纪录短片《不忘初心砥砺传承》。相关部门介绍了泸州长江大桥维修整治项目情况。参建单位代表先后就长江大桥维修整治的施工、设计、技术等情况进行说明。老一辈建设者回忆当年泸州长江大桥的修建情况,并对当下的维修整治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当年纪念品

原泸州市副市长、原泸州长江大桥指挥部党委书记徐明国,介绍了长江大桥修建的背景、难题等,经过不断向上争取,才促成了长江大桥的修建。

原四川省公路院第二大桥测设队队长吕隆光从设计、实验、建设中遇到的问题等方面,对泸州长江大桥进行了详细的回顾,为目前的检修提供了一些借鉴。“做泸州长江大桥的设计和准备是提前2年进行的。当时为保证桥梁顺利进行施工,是和当时的规划设计院、公路设计院,联合设计出来的。”吕隆光说,主要参与了长江大桥主墩下部结构、南引桥的设计。其中,2号墩渡洪是最危险的。“目前,3号桥墩11米的覆盖层,已经基本上冲刷完了,2号的覆盖层还有12米多。不过,对桥的影响不大。”

原四川省公路院道桥试验室主任工程师胡玉山表示,虽然以前的各方面条件相对落后,但是对于长江大桥的基础,现在维修整治都不用担心。“在那个年代,花最少的钱,用最少的钢材,又能保证桥梁的质量,就是最好的方案。但是,现在看到桥上很多部位,比如人行道都用上了钢材,为大家感到高兴。”胡玉山也建议,不要超过当时设计时载重的限度。

原长江大桥资料组副组长李文琪介绍,长江大桥修建时的资料,现在都还保存完好,为维修提供了不少依据。“以前工地上施工设备都是在施工现场自建,施工条件较落后,与现在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李文琪回忆说,整座大桥的2号墩和3号墩是最重要的部位,决定着大桥是否能顺利建成。1980年,当时大桥的2号墩即将封底,但洪期临近,为赶在洪期来临前将2号墩用混凝土封底完成,在原泸州市副市长、原泸州长江大桥指挥部党委书记徐明国的带领下,全市干部职工、机关、学校等共动员了6000多人,用53个小时浇筑了2500立方的混凝土,赶在洪期来临前6个小时,将2号墩顺利封底,并安全渡洪。

“如若不赶在洪期来临前封底,整个墩子就很有可能被洪水冲毁,那之前的努力就白费了。”李文琪介绍,长江大桥此前最大的弊病,就是整座桥的自重太重,自重含通车载重量的90%,这次封桥修建,也可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桥梁的自重。“建议一定要留出钢箱梁检修通道和支座更换通道。T形钢构是桥的关键,桥梁挠度每年变化了3公分,对桥梁无影响。但对桥梁预应力管道注浆密实度,要加强监测。”在会上,李文琪建议说道。

泸州长江大桥于1982年建成通车,全长1252.5米,宽16.5米,主桥为带挂梁的T型刚构桥。大桥原设计通行能力为日车流量8000辆左右,目前日车流量近10万辆,长时间严重超负荷运行,各构件出现不同程度病害并持续发展,承载能力明显降低,桥梁基础受到水流冲刷影响,存在较大冲坑。2018年,交通运输部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对该桥梁开展检测,技术状况评定等级为3类,即桥梁有中等缺损,存在较大结构安全风险,必须进行整治。

△参观现场

本次整治工程主要是拆除主桥5跨40米挂梁及北引桥第2跨T梁,更换为钢板组合梁;对长江河道范围主墩冲坑进行抛填钢丝绳石笼网进行处治;拆除南引桥6跨70米箱拱的拱上填料,改用轻质泡沫混凝土换填等减载、加固、提高耐久性的整治措施。

△泸州长江大桥新老建设者合影

“听取了老一辈建设者的故事和建议,下一步将成为大桥加固维修的参考。”四川路桥桥梁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熊国斌表示,目前大桥的维修进度较为理想,主桥的挂梁已完成到第四孔,南引桥拱圈的加固工作也在同步进行,感谢广大市民的理解和支持,希望通过后期的建设,能让这座桥真正成为一座百年大桥,为泸州交通作贡献。

四川新闻网记者:岳东


文章关键字: 泸州 长江大桥 维修 桥梁 建设者 编辑:周珏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