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听网   > 正文

一封7000字长信中,为何这8字至今还鼓舞人心 | 百年百篇

发布时间:2020-09-14 14:47:23 稿件来源: 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吴冰清

1930年1月5日,福建龙岩上杭县古田镇赖坊村。正值南方山区冬天,天气湿冷。毛泽东咂了两口烟,再次提笔。天边开始泛白,一封7000字的回信终于写好。

毛泽东这封回信,对中国革命道路问题进行了深刻阐述。7000字的回信里,有8个字“脱颖而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即使90年后的今天,这8个字依旧充满生命力,每每说到它,仍让人充满力量。

这星星火种,是至暗时刻的希望之光。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现珍藏于军博

“霹雳一声暴动”

秋收起义未能实现目标

1927年,蒋介石背叛革命,白色恐怖笼罩在华夏大地上空。

秋收时节,湘赣边界“霹雳一声暴动”。当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委派毛泽东前往湖南组织秋收武装暴动。1927年9月9日,毛泽东领导了著名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组建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支工农革命军队——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

起义军兵分三路,目标直指长沙,但也正如霹雳一般,轰轰烈烈之后,暴动又在瞬间失败。

当时,原定进攻长沙的目标,已经没有实现的可能。短短数日,秋收起义告败。毛泽东亲自率领的、由浏阳工农义勇队组成的第三团退至湖南浏阳文家市。

文家市转兵

宋任穷险走湘赣送密信

接下来该怎么办?1927年9月19日,文家市里仁学校,煤油灯一夜未灭。一场关于队伍何去何从的争论,激烈程度不亚于刚刚经历的战斗。

对于毛泽东提出的“放弃进攻长沙,转向萍乡以南山区退却,以寻找落脚点,保存实力,再图发展”的主张,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师长余洒度和三团团长苏先俊等人极力反对——军队要务乃攻城略地,落草去当“山大王”算是怎么回事?

“我们这个山大王是特殊的山大王,是共产党领导的,有主义、有政策、有办法的山大王。”这是毛泽东的回答。在起义总指挥卢德铭等人支持下,会议最终举手表决,选择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南下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山区挺进。

红四军在长汀首次统一的全套军装。图据古田会议纪念馆

9月21日清晨,毛泽东率领部队向江西萍乡进军,踏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第一步。

南下的路途,充满了险情。追兵一路围堵,离开文家市后,队伍刚进入江西便遭遇敌人的伏击。

几天后,队伍攻进莲花县。在那里,时任浏阳工农义勇队一大队二中队党代表的宋任穷送来了一封密信。时任中共江西省委书记汪泽楷告诉毛泽东,“起义军如果有困难,可以到江西的宁冈去,那里有我们党指挥的几十条枪。”

三湾改编

群山深处保存一点火种

江西宁冈,罗霄山脉中段,像眉毛一样浓的地方。那是一个被群山环抱的山坳,只有几条狭窄的小路通往山内,进可攻,退可守,山上有水田,有村庄,可供部队筹措给养。

这与毛泽东的想法不谋而合。在1927年7月4日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扩大会议记录上,毛泽东就主张“上山”,并预料“上山可造成军事势力的基础”。

收到这封信后,毛泽东迅速作出决定:去那里,把革命的火种保存下来。

从攻进莲花县城到离开,工农革命军仅落脚一天,随即便向着宁冈挺进。9月29日,部队翻过一个山梁,到达江西永新县三湾村。

当晚,毛泽东借宿在村里“泰和祥”杂货铺。杂货铺里的油灯,伴随着争论,一直亮到清晨,这是前敌委员会扩大会议正在召开。次日,在村头的枫树下,部队全体集合,接受改编命令。这就是著名的三湾改编。

四百余人,就是星星之火最初的火星(一说六百人、七百支枪),这就像黑夜里的萤火之光,弱小却充满生命力。

八角楼油灯

照亮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在井冈山,毛泽东通过“赠枪”这一高招,结交了那里的两支绿林武装,茅坪、茨坪纷纷打开局面,以宁冈为中心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得以创建。

自1927年10月起,毛泽东领导工农革命军在罗霄山脉中段开展游击战争,革命形势迅猛发展。

龙江书院──井冈山会师毛泽东和朱德相见的地方(人民教育出版社)

另一边,朱德的部队经过“赣南三整”之后,大振雄风。半年之后,当这支队伍抵达井冈之时,已由最初的八百人扩充到上万之众。

“千流归大海,奔腾涌巨澜。”1928年4月24日前后,宁冈龙江书院,秋收起义部队与南昌起义余部及湘南农军胜利会师,两支革命队伍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4军。1928年6月,依照中共中央颁布的《军事工作大纲》指示,工农革命军第4军正式改称红军第四军,简称“红四军”。“朱毛红军”从此声威大振。

八角楼毛泽东同志旧居

井冈山茅坪的夜,八角楼的灯光亮到很晚,只有一根灯芯的清油灯下,毛泽东伏案办公、看书、写文章。一旁的箩筐里,放着《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一篇篇著作,从理论上回答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理。井冈山的油灯,像茫茫黑夜中的一盏明灯,照亮前方的路。

1929年3月20日,红四军在长汀辛耕别墅召开前委扩大会议,提出了“以赣南闽西二十余县为范围,从游击战术,从发动群众以至于公开苏维埃政权割据”的战略构想。随后,毛泽东等人率红四军挺进闽西,工农武装割据力量在龙岩、永定、上杭、长汀、连城、武平等县不断壮大。

“红旗到底能打多久”?

毛泽东回应:“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然而,在强敌进攻面前,总有些人思想悲观,怀疑革命根据地发展的前途,提出了“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这一思潮的代表人物就是林彪。

这个二十来岁的“毛头娃”,在1929年5月18日召开的前委会议上就提出过这一悲观论调,当时受到毛泽东严肃批评。古田会议前后,趁着过新年,林彪给近在咫尺的毛泽东写了一张“贺年信”,字里行间仍保留他那种悲观情绪。

元旦过后,古田下起了大雪,毛泽东没有心思欣赏雪景,他意识到,对革命前途悲观的思想,不仅是林彪的个人主张,而是存在于红四军党内的“一般紧要的问题”。

毛泽东《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写作旧址协成店。图据古田会议纪念馆

毛泽东特地把住处搬到林彪所住的古田赖坊协成店,住在一楼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简陋小厢房内。在这里,他经过一番“搜索枯肠的思考”,在新年过后第5天,给林彪回了信。

除了给中共中央写的汇报信外,毛泽东很少写长信,这封回信7000多字,他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在信中,他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了国内政治形势和敌我力量对比,明确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协成店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毛泽东用这8个字来形容当时的革命形势,指出革命的力量虽然小,但它的发展是很快的。他断言:只要看一看许多地方工人罢工、农民暴动、士兵哗变、学生罢课的情况,就知道这个“星星之火”,距“燎原”的时期,毫无疑义地不远了。

此后半年间,红四军在奔袭夺胜中不断壮大,后又乘北方中原大战、南方军阀混战之机,于1930年6月第三次入闽,在长汀整编,正式组成红一军团。在这一过程中,红四军扩大了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两个赤色区域最终连成一片,为1931年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正式形成打下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1000个为什么》(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

《文家市:秋收起义播下革命种子》(湘声报-湖南政协新闻网)

《毛泽东与秋收起义中的关键抉择》(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毛泽东上井冈山前收到的密信》(人民政协报)

《井冈山时期的油灯》(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文章关键字: 井冈山 星星之火 毛泽东 工农 红四军 编辑:李玉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