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听网   > 正文

百县千村行|筠连县:致富密码很简单 抱团用好资源和政策

发布时间:2020-09-27 11:15:08 稿件来源: 四川日报

筠连县筠连镇五凤村村民喂养肉牛。

宜宾市筠连县团林苗族乡新阳村的聚居点。

宜宾市筠连县团林苗族乡新阳村发展的乳鸽养殖场。本版摄影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何海洋

一县一策

8月27日,走进宜宾市筠连县新阳村筠连团林济众鸽子养殖专业合作社(下称“专合社”)值班室,墙上一面写有职责分工的公告板引起了记者注意:该专合社总经理、采购部经理和财务部经理分别由宜宾市筠连县团林苗族乡新阳村、香樟村和大埂村的第一书记担任。

一个专合社,为何由3个村的第一书记“混搭”管理?原来,为克服自身发展局限性,新阳村摸索出“跨村联营”模式,联合香樟村和大埂村成立专合社,实现“抱团”发展。

这种模式在筠连并不稀奇。筠连县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引导各村跳出各自为战、分散发展的传统思维,探索出村村抱团发展的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邓翔沣

A 3村抱团 养鸽“孵”出致富梦

为何选择“抱团”发展?原新阳村第一书记罗勇直言,最开始是“无奈之举”。

原来,在专合社成立前,新阳村并无集体经济,村民收入来源基本靠外出务工和散养鸡鸭等,脱贫前该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8户211人,贫困率高达62%。

“只有发展产业,才能让村民逐步稳定地实现脱贫致富。”考虑到鸽子养殖业成本低,新阳村决定发展养鸽子。罗勇立即召集了几位村干部和农户代表开会。听到修建养殖大棚、购买种鸽需要投入100万元这个数字,就让几位村干部面面相觑。资金不足一直是制约该村发展集体经济的“拦路虎”。

在罗勇看来,比起借钱发展产业不如整合资源把产业规模做上去。于是,2018年,新阳村联合香樟村、大埂村,3个贫困村整合扶贫资金100万元,其中3个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50.62万元,61户贫困户的财政扶贫到户产业资金49.38万元。同年5月,在新阳村建设了占地4.88亩的鸽子养殖场,引进种鸽7000只。

大埂村村委会副主任熊再勋认为,抱团发展更能实现优势互补。“新阳村有建大棚的土地,大埂村有销路,产业效应很快就出来了。”3个村“混搭”的管理机制,也让该专合社更公开透明,村民信赖度更高。

据了解,该合作社通过“合作社+贫困村+贫困户”模式,根据61户贫困户和3个贫困村的入股情况,实行“保底收益+二次分红”的收益分配模式,带动3个贫困村5个非贫困村、100户贫困户脱贫增收。

记者在现场看到,新的鸽子集中养殖示范园已动工,将打造一个占地30亩的现代鸽子集中养殖示范园、产值达5000万元鸽肉深加工龙头企业和川南鸽子文化体验馆。

B 改变“弱小散”牛不出村全卖完

近日,筠连县筠连镇联络村,不少村民都在修建牛场。聊起村民养牛的热情,联络村党支部书记李家余说:“筠连黄牛名气大,销路不愁。”

在李家余看来,这一股养牛热折射出该村肉牛养殖业已从“弱小散”转变为有规模、有品质、有销路。“这和我们的领队分不开。”李家余口中的“领队”便是筠连镇五凤村。

2016年,筠连县选择产业基础好的五凤村为核心,辐射五丰、联络、前丰、海丰、金凤、红江、五陵、顶峰8个村,其中五陵、红江村为贫困村,创新建设1+8脱贫奔康综合示范区模式(下称“示范区”),集中连片推进水网、路网等配套建设,构建生态化、有机化、标准化、机械化和科技化的综合示范区。

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解决了不少村发展肉牛养殖的难题。李家余告诉记者,此前,联络村不少村民因害怕牛生病不敢养牛。得知这一情况后,五凤村立即向联络村派去养牛技术人员,并把五凤村摸索出的肉牛养殖防疫标准复制到各个示范区建设成员村。

种草、养牛、肉牛屠宰、制作牛肉干,随着示范区的建立,9个村根据自身优势发展相关产业,形成了一条完整的肉牛养殖产业链。不仅如此,示范区形成了统一的筠连黄牛价格区间,形成良性竞争,同时也保护养殖户利益。

“规模上来了,销售也就不愁了。”走进五凤村,处处可见与牛相关的土味标语。五凤村第一书记宋国真表示,不少大老板就是看示范区上下游产业链完整,抢着来下单,现在肉牛不出村就能卖完,示范区人均收入达8000元以上。

据了解,五凤村、联络村和由前丰村、海丰村、五丰村合并而成的丰收村正在建设2020年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特色肉牛)培育项目,计划在2020年底实现牧草种植面积达到5000亩,肉牛存出栏达5000头。


文章关键字: 肉牛 新阳 筠连县 五凤 筠连 编辑:佘皎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