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听网   > 正文

泸州百余名农技人员送技术下乡 力保酿酒专用高粱增产增收

发布时间:2020-11-03 16:20:38 稿件来源: 川观新闻

雨后,一株株红高粱穗被水珠压弯了腰,长势可喜。11月2日一早,泸州市龙马潭区特兴街道幸福村村民刘辉全,套着厚外套,穿着防水鞋前往自家7亩再生高粱地查看。刘辉全算了一笔账,今年高粱第一季和第二季加起来的产量接近13000斤,比去年多5000斤,收入24000元左右,相较去年多赚1万多元。

泸州“酿酒专用高粱”要确保在不改变优良品质的前提下增产,村民增收,并非偶然。

前期

  组建种植技术科技服务团开展技术培训

“今年7月上旬,7亩地已经收割了7000多斤高粱,卖了14000多元。近段时间又将收割第二季高粱,产量大概有6000多斤,有近万元的收入。”刘辉全告诉记者,今年年初,村里组织了高粱培训,种植前也有技术人员下来指导,种植后每周都有技术人员下来查看病虫害防治情况,今年高粱增产增收也是在“意料之中”。

近年来,泸州市及各区县农业农村部门把大力推动高粱产业发展作为促进农户增产增收的主要抓手,不仅为村民免费提供种子、技术,每亩高粱地还给予了一定的补贴,因此,高粱示范种植面积得到稳步发展,发展势头良好。

据泸州市科协党组书记、主席许建国介绍,2020年,泸州市农技协联合会承接全市糯红高粱大培训工作。今年春季,泸州市科协组建6个泸州“酿酒专用高粱”种植技术科技服务团,深入全市四县三区25个高粱种植重点乡镇开展种植技术人才集中现场培训。

“7个县区科协,90个高粱种植乡镇科协,市属4个涉梁学会,奔赴泸州“酿酒专用高粱”春耕生产第一线,深入田间地头开展高粱种植技术科普宣传和现场培训。”许建国说,共104名农业科技人员开展459场次现场培训农民8762人,发放高粱标准化种植资料10000余份,为泸州“酿酒专用高粱”提质增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培训过后,如何种植、管理、防治病虫害同样也是高粱是否可以增产增收的重要环节。

后期

  改变种植方式,预防病虫害4大“技能”促粱增收

早在去年,为了解各区县高粱的发展情况,泸州市科协组织泸州市农技协等市级学会(协会)、基层科协组织、科研院所(工作站)等科技工作者深入一线,走进高粱地,打造示范园、指导种粱大户、种粱农民科学种粱,从高粱品种采购、育苗、栽培、施肥、管理、收割等全过程进行技术指导,并决定实施高粱生产技术创新推广4大工程。

“去年7月,在很多农户的高粱地里查看时,大多村民都不知道炭疽病,更不知如何防治。高粱一旦染上炭疽病,几乎会绝产绝收。”泸州市农业农村局推广研究员、市科协兼职常委、市农技协理事长朱建忠告诉记者,大多农户对苗长势不好,黄叶,病虫害发生不认识,这就需要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进行解决。另外,村民也需要按照高粱生产技术创新推广4大工程来种植和防治。

啥是4大工程?如合理密植技术;肥水改善技术;漂浮育苗新技术;集成防治技术。

“今年,全市科技工作者在推广优良品种的同时,努力改变梁农单窝单株种植传统习惯,把合理密植作为高粱高产攻关关键环节,将常规高粱种植密度从大面积生产上常用的5000-6000株/亩提高到7000-8000株/亩,实施亩增产约10%。”许建国说,种植技术改变后,也要注重田间施肥管理,适时增施磷肥、钾肥和微生物菌肥,从肥水改善土壤,增加高粱粒的饱满度。

对于后期防治,泸州还制定了“酿酒专用高粱”种植标准和要求,指导种植户科学做好高粱病虫害防治,合理使用防治药物,引进了太阳能灭虫灯、灭虫黄板等科技防虫技术;针对排水不畅积水的土地,挖沟形成排水围沟排水,预防炭疽病发生。

目前,幸福村有200多户村民种植高粱,高粱面积1000余亩。龙潭区特兴街道幸福村党总支书记许军表示,今年在市农业农村局、市科协的帮助下,给农户开展培训,并且每周派技术人员下来一对一进行技术指导,今年每户高粱相较往年平均可多增收2000多元。

不仅幸福村的高粱喜获丰收。市科协相关人员向记者介绍,此前,已有农技协会的专家前往泸州南面山区常规高梁高产地进行了现场测产,多地突破亩产800斤大关,创历史新高。古蔺县石屏镇集中种植区平均亩产760斤,该镇向顶村8组陈波地块亩产806.2斤;泸县潮河镇、龙马潭区金龙镇等北面丘陵区域多个高产地块突破700斤,最高为潮河镇五谷寺村李定元地块亩产达733.4斤;在南面山区古蔺县护家镇等集中成片区域,杂交高梁亩产突破1300斤;古蔺县金兰街道新店子村8社付刚地块1389.8斤创历史新高。

今年,泸州市“酿酒专用高粱”种植面积、总产和农民种粱收入大幅增加(数据尚在核定中),为泸州市白酒千亿产业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保障。


文章关键字: 技术 高粱 泸州市 种植 科协 编辑:周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