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听网   > 正文

记者节 | 泸州的他们使命在肩上,奔跑在路上

发布时间:2020-11-08 08:37:09 稿件来源: 大听网

前言

记者,记着。今天是第二十一个中国记者节。这一天并没有什么特殊,他们在路上、在新闻现场。见证着时代发展,也聆听最细微的声音。

即使没有鲜花,没有掌声,记者们依然在坚持工作,依旧奔波在采访一线。这是因为怀揣梦想,对新闻的热爱和敬畏,传承初心使命,做新时代的记录者。

抗击新冠肺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洪峰过境……新闻现场,记者们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用镜头、声音、笔触记录精彩瞬间,讲述醉美泸州的动人故事,书写这座城市的光荣与梦想。

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13名来自报刊、广播电视、新媒体等采编一线记者编辑的新闻故事。

泸州广播电视台记者部副主任毛春林: 只要真心付出就会有收获

“10月9日,星期五,晴。明天就是博基村群众欢度彝族年的日子,今天我要把油、米这些年货,送到帮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手里。现在车行驶在平坦的硬化路面上,但是  两年前这些路还是坑洼不平的泥路,到每家的入户路也是泥路,两年多的脱贫攻坚,我们通过向上争取项目,村里建成了通村路3.2公里、组道路14公里、入户道路12公里,投资了739万,解决了百姓的出行难题……”

这是泸州广播电视台记者毛春林的笔记,现在他的身份是凉山州普格县孟甘乡博基村帮扶干部。



“两年多时间,我见证了彝区翻天覆地的变化,援彝工作和新闻事业一样,只要真心付出就会有收获……”

2018年6月30日,毛春林到凉山州普格县孟甘乡博基村开展为期两年的驻村帮扶工作。原本今年6月到期回泸继续做记者,但按照全省脱贫工作统一安排,援彝工作将持续到今年年底。

自2002年进入泸州电视台以来,毛春林默默无闻地奋战在新闻采编一线,他不懈努力、执着追求,把青春和汗水奉献给新闻事业,曾获得泸州市名记者、泸州市第九届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用心做一名新时代的记者。”毛春林把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每当有急、难、险、 重的拍摄任务,他从不推辞;只要有新闻发生,他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采访拍摄。每年, 他采写的各种体裁的新闻报道超过300篇,编辑新闻稿件600多篇,每年都有数十条新闻 报道在中央电视台及省台播出。

泸州广播电视台新媒体部编辑刘健: 爱岗敬业忘我工作 传播泸州

2007年,80后的刘健大学毕业后先后在电视、报纸、新闻网站、广播等单位从事新闻工作。主创的作品《让历史名人文化活起来》《网络中国节 · 艾叶飘香迎端午》先后获国家第三届“五个一百”网络正能量专题奖和第五届“五个一百”网络正能量专题奖。

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刘健(上图左一)时刻关注疫情动态,收集科普资料。 1月25日,正月初一,泸州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应急响应,刘健所在的单位立即推出新闻专题,第一时间开展 疫情防控知识科普及新闻专题报道等。

疫情防控期间,刘健每天身着“防弹衣”在家里上班。“防弹衣”是刘健妻子对他在家工作时,睡衣睡裤一裹就是一天的笑称。对于刘健天天坐在电脑前,一天到晚不挪窝的工作状态,刘健妻子也有抱怨:他做了甲状腺手术,患有高血压。

爱家乡,是刘健的真实写照,他的微信朋友圈签名为深度泸州控。他先后为蔡松松、余芬,以 及酒博会等创建了永久的区块链互联网名片,让外人更了解泸州。

四川日报泸州全媒体中心记者周梦颖: 用事实和细节呈现泸州故事

在担任记者的2年半时间里,周梦颖(上图右三)用笔和镜头如实记录下泸州市战疫情、抗洪水、脱贫攻坚等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冲锋陷阵的模范典型。哪里有好的新闻线索,哪里就有她的身影。

今年,周梦颖2次前往合江县榕山镇回洞桥村深入采访,通过与村民交流在养殖厂工作的感受时,村民不经意说出“现在的补贴没有以前多,但是养的人很多”这句话后,心中产生了疑问,她带着疑惑,先后从村支书、村干部、村民、养殖户、养殖厂等多渠道采访。最终成稿《泸州合江县回洞桥村:养鸡补贴降了,村民热情反而涨了》,在《四川日报》重要版面刊登。

在龙马潭区金龙镇曹坝村的文化院坝广场采访光伏发电项目时,由于当时场地空旷,没有辅 助工具,周梦颖只得爬上车顶,拍下光伏电板的照片。

这样的采访现场数不尽数,周梦颖始终坚守在新闻一线,扎扎实实用事实和细节呈现脚下、笔下、眼中、心中的泸州新闻故事。

封面新闻记者徐庆: 为了一个新闻现场,爬山涉水

封面新闻记者徐庆,自2015年以来一直驻站泸州,5年多时间,其采访足迹遍布从城区到边远山区。

为采访古蔺桂花高峰村发现的红军长征战斗遗址,徐庆在一片荆棘里来回徒步近4个小时,只为了在稿件中呈现现场所见所闻;为采访叙永县赤水镇斜土村私营水电站与村民争水用现状,多次前往村中调查走访,最终解决村民用水难题;在叙永12.9滑坡事件发生后,徐庆第一时间出发赶往现场,通宵播报救援进展……

新冠肺炎期间,奔波于防疫抗疫现场、隔离医院,用笔头、用镜头传递泸州强有力的抗疫声音,记录这个城市温暖人心的抗疫故事。

泸州日报记者部副主任周丽: 坚守初心 关心民瘼

党龄、新闻工龄21年的泸州日报记者周丽(上图右一),见证了媒体发展的黄金期,正坚守在媒体转型的关键期。她说,因为热爱,所以坚持。

17年前,非典疫情发生。周丽走进非典病房,与确诊患者面对面采访,成为四川省第一位与非典病人面对面采访的纸质媒体记者。在非典疫情防控期间,她采写了百余篇新闻稿件。

17年后的春天,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泸州市疾控中心、泸州市传染病医院、泸州市几大医学集中隔离观察点、多家医疗机构发热门诊……都有周丽的足迹和身影。她全程参与、见证、记录了24名患者出院的每一个瞬间。《泸州新确诊一例没去过外地,也没有“湖北接触”!咋感染的?》《与“病魔”战斗32天 泸州唯一一例危重症患者治愈出院》《患者轨迹是如何排查出来的?泸州这对“神探”夫妻与病毒“赛跑”》《坚守武汉54天,泸州护士罗婷为女儿发来一条视频》《清零,泸州确诊患者全部治愈出院》等新闻报道被各大平台采用、转载。

在记者匆忙的日常里,周丽坚守初心,守望民瘼,一篇篇有故事、有深度、有温度、有厚度的文字,诠释了记者如何践行脚力、眼力、脑力、笔力。

泸州日报记者简放鹏: 追求写稿“不一样”

在17年记者生涯,简放鹏注重新闻表现的角度,讲究报道的深度和厚度,追求写稿“不一样”。

去年8月,全国百家党媒到贵州省黔西南州采访脱贫攻坚,简放鹏抓住其他记者未注意的4个问题采写:33.85万人搬出大山的资金如何筹集?整乡搬迁的底气何在?易地扶贫搬迁的风险如何防范?如何让这些人融入安置区“稳得住”?并结合泸州易地扶贫搬迁情况进行反复打磨,写出《让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身至心至——黔西南州33.85万人提前10天搬出大山观察》独家深度报道。受到了同行的肯定。

由于追求写稿“不一样”,简放鹏获得省级以上新闻奖40个,其中四川新闻奖一等奖4个。

江阳区融媒体中心记者袁玮: 用行动回诠释责任与担当

在江阳区融媒体中心,大家称呼袁玮为“大老师”,除了头大,他还长期奋战在新闻 采编一线“,在外能扛机、回家能剪辑”,过硬的专业素质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袁玮冲锋在前,深入密接人员隔离点,记录下医护人员的 感人事迹。洪峰过境时,他记录下党员先锋、志愿者通宵清淤的场景。 因为努力,所以优秀。作为一名从事摄像、后期制作的记者,袁玮一边思考转型,一 边和小视频团队尝试制作出更好的新闻作品。如《伞韵》《行走江阳》等系列作品多次被 “学习强国”、中央电视台等中央、省市媒体播放,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新闻记者的 责任与担当。

龙马潭区融媒体中心记者杨尚威: 用镜头记录真实

作为龙马潭区融媒体中心最年轻的记者,杨尚威总是冲锋在前,以镜头记录真实,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个新时代青年媒体人的责任与担当。

杨尚威作为龙马潭区融媒体中心最年轻的记者,扛下了最急最苦最累最危险的采访,诠释着一个新 时代青年媒体人的责任与担当。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因疫情防控工作的需要,从大年三十开始,杨尚威多次深入疫情隔离区、留观 点拍摄采访,多次近距离接触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疑似患者和隔离人员。

面对对儿子的亏欠,他自己将微信名字改为了“不称职的爸爸”。截至目前,共在《光明日报》、中国新闻网、《四川日报》等国家级、省级主流媒体发表防疫作品441条(次),其中2月19日、20日连续两天在《光明日报》发表防疫摄影作品。

纳溪区融媒体中心新媒体部主任廖胜春:星光路上的赶路人

去年农历腊月二十九,廖胜春(上图中仲)好不容易盼来假期可以放松,可是半夜 12 点,他接到马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信息的任务。怕惊扰熟睡的家人,他悄悄穿上衣服,骑着摩托车,冒着寒风赶到办公室。当他完成工作时已是凌晨3点。

大年三十、正月初一,他随时守候在电脑屏幕前,及时上载推送疫情防控信息。在做好新媒体工作的同时,廖胜春还是一名前线记者。疫情防控期间,他和同事一起挎上相机、 戴着口罩跑一线,到医院、进社区……“去医院好危险哦?”家人发来信息表示关心。 “职责所在!”他匆忙 回了4个字后,便投入采访。今年以来,他的作品《稻田里的开学第一课》《人勤春来早,田间生产忙》等 在《人民日报》等媒体上刊发。

泸县融媒体中心编发部主任黄蕊: 严格要求 确保宣传报道“零失误”

从正月初二开始,黄蕊便全身心的投入防疫防控新闻宣传,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履职尽责。

正月初二,黄蕊便全身心地投入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宣传报道中。她严格要求自己,确 保了宣传报道“零失误”。 除了播报《泸县新闻》,她还参与了电台、抖音等矩阵编发,参与主创的抖音作品无人机“硬核” 方言劝返喊话系列短视频深受大家喜爱,播放量达 3亿+ ,圈粉无数。

疫情防控宣传工作任务重、工作量大,黄蕊没有抱怨。她说: “我是党员,关键时刻就要召之能 来、来之能战。与抗疫一线人员相比,自己谈不上辛苦。”

合江县融媒体中心采访中心主任卢海军: 倔强又较真

卢海军已从事新闻采访工作8年多。一路走来,他对每一次采访、每一个镜头都精益求精,是同事们眼中倔强又较真儿的人。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面对宣传工作任务重、人手紧的现状,他主动与同事一道深入一线采访。 在采访合江爱心车主自发组织装运蔬菜驰援武汉时,为了拍摄到更好角度的画面,他爬上正在装运蔬菜 的货车车顶取景。采访历时一天,最终稿件在新华社等国家级和省级主流媒体上播出。采访石斛花开, 为了一个满意的延时画面,卢海军蹲地拍摄近1个小时。 “时光荏苒,初心不变。”卢海军说, “在媒体融合变革的进程中,我和同事们将以主动应变的姿态践 行好“四力”,守正创新,推陈出新,创作出更多叫得响、记得住、有温度的作品。”

古蔺县融媒体中心记者张磊:前线有我,我是排头兵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迅猛来袭,古蔺县融媒体中心记者张磊第一个主动申请到疫情防控隔离区采访,多次前往交通管制路口报道全县疫情防控实况,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充分展现了一名基层记者的责任与担当;采写的新闻报道真实鲜活,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点赞、获得单位同事的肯定。

作为一名非科班出生的新闻记者,张磊在一年的时间里,先后自学并熟练使用摄像机、照相机、视频制作软件等,能够单独制作新闻,特别是外宣工作能力突出,是“进步最快”的新闻记者。一年时间,采写的新闻先后四次登上央视,累计有180余条外宣被人民日报客户端、人民网、中国新闻网等国家、省、市主流媒体推送,已成为古蔺融媒外宣工作的中坚力量。

 叙永县融媒体中心事业发展部主任李欣: 用朴实语言和视角讲好故事

李欣始终坚持深入采访一线,用群众的语言和视角,深度讲好中国故事,引导社会正能量,着力加强泸州对外宣传的影响力。 在中央、省级等媒体上,李欣的作品多次在头版、头条发表,其多篇新闻作品获奖。其中,他采写的《800雄鸡上山坡》获得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人民摄影报社联合举办的全国脱贫 攻坚优秀新闻摄影作品大赛优秀奖;采写的《史迪威公路原版照片 70年后现身四川叙永》 《 90后女大学生出家成全真教道长》《鸡鸣三省大桥主拱圈合龙》分别获得四川新闻奖三等 奖。同时,李欣被新华社四川分社评为全省十佳优秀签约摄影师。

编后

就是这样一群人,记录城市发展和时代变迁。

犹记得一名夜班编辑说,我回家,女儿已休息;我上班,女儿已上课,一周都见不了几面。

正是因为热爱,我们才选择坚守。这份责任与担当时刻考验着我们的毅力、良知和社会责任感。

请别忘了每一个新闻人的家人,他们深夜审稿的时候是谁在带孩子,加班写稿的时候是谁在操持家务,没有选题的时候是谁帮忙留意社会热点… 每一篇稿子,家属军功章占一大半。

记者 佘娇渠 艾磊 刘健 整理

文章关键字: 泸州 新闻 媒体 采访 疫情 编辑:刘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