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听网   > 正文

泸县文旅:优势叠加 蓬勃发展

发布时间:2020-11-23 17:55:17 稿件来源: 大听网

四川省泸县,地处四川盆地南部、川滇黔渝结合部,是一个面积1532平方公里,人口109万,有着2100多年历史的“千年古县”。

龙脑桥、雨坛彩龙、宋代石刻、龙桥群、屈氏庄园、圆通寺、奇峰渡槽等“十大国宝”赋予了泸县良好的文化基础,成就了“千年泸县·宋韵龙城”的城市文化品牌,先后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中国龙文化之乡、中国曲艺之乡、中国最具影响力文化旅游名县、四川省农村文化建设示范培育县。

雨坛彩龙

“公共文化”引领发展

五年来,泸县从群众需求找灵感,不断探索、创新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功创建成“四川省第一批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县”,泸县农民演艺服务标准化体系顺利通过国家标准委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评审验收,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得到大幅提升。

泸县农民演艺大舞台


据了解,泸县20个镇(街道)建成综合文化站58个,功能弱化、设施设备陈旧的综合性文化广场得到改建、扩建。301个村(社区)实现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村情村史”陈列室得到普及。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总分馆体系建设取得实效。24小时不打烊的“城市书房”深受读者青睐。投资1.2亿建成的宋代石刻博物馆、屈氏庄园博物馆实现免费开放,县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全面建成。

城市书房


宋代石刻博物馆

屈氏庄园

近年来,泸县依托丰富的龙桥、龙舞、龙雕等特色历史文化资源,陆续推出舞台剧《龙城宋韵》、城市形象歌曲《彩龙舞东方》、广场舞《龙腾盛世》等舞台艺术精品,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小品、曲艺、传统戏等形式创作一大批文艺作品并收集整理成册,编印《泸县农村文艺作品集》、《泸县曲艺》等数十部专题文艺作品集,免费发放给农民演艺团队,用农民演艺唱响主旋律、凝聚正能量。其中,国家级非遗雨坛彩龙获迄今为止全市唯一的中国艺术节“群星奖”,两次获得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多次应邀参加首届香港欢乐春节文化庙会等重大活动。


百和小学千人齐跳莲枪舞

“龙文化”传承弘扬

历史文化遗产是历史最好的见证,更承载着一个民族的精神与灵魂。五年来,泸县把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建设有机结合,着力抓好以龙文化为核心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构筑全县人民共同精神家园。

自2018年1月,宋代石刻博物馆、屈氏庄园博物馆相继开放运行以来,拥有馆藏文物14000余件,国家珍贵文物550件,囊括各类玉器、陶器、雕塑、造像等26个种类。其中,以宋代石刻数量居多。雕刻精美,技艺精湛的博物馆展陈内容,吸引了国内外各地游客数50余万人前来参观,成为泸州文化的新名片、泸县文化旅游的新亮点。

俯瞰屈氏庄园

除此之外,泸县积极培育文创产业,开发以宋代石刻为素材的文创产品15件,设计16个宋代石刻萌表情在微信上线,依托宋代武士、侍女石刻展现的宋代服饰文化元素设计了数套宋制汉服,泸县宋代石刻博物馆文创商城正式上线。


龙桥脑上彩龙舞 

泸县的龙文化内容丰富,主要包括龙舞、龙桥、龙雕。雨坛彩龙是泸县众多“国宝”中最具特色的文化遗产。为弘扬传承优秀民族文化,泸县以“东方活龙”雨坛彩龙为龙头,大力推进非遗文化进校园、进乡村,全面普及龙舞技艺,建立乡村龙舞队60余支,培养龙舞队员1100余人,全县龙舞种类达20余种。30余所中小学开设传统文化课堂,雨坛童子龙、百和莲枪大课间等成为风靡全县的校园文化风景。

“诗与远方”融合发展

五年栉风沐雨,五年砥砺前行。“十三五”时期,泸县按照“创新驱动、产城融合、文旅联动、富民强县”目标不断奋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目标,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努力把文化旅游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旅游美好生活的需求。

玄滩狮舞

近年来,泸县大力挖掘历史文化和民风民俗,不断丰富本土文化活动内容。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常态化打造节庆文化活动品牌,春节联欢会、龙舞闹元宵连续11年,农民演艺大舞台连续8年举办,带动全县乡村“春晚”遍地开花。充分挖掘民风民俗,龙抬头、梨花节、菜花节、放生节、龙眼节等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基本形成“一镇一特色”格局。

泸县依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十大国宝”等优质资源,发展农事体验基地48个、特色酒庄52个、农家乐113家,四星级乡村酒店1家、四星级农家乐1家、三星级农家乐2家,带动就业1.6万余人,年人均增收3万余元。

李丽婷 黄平

文章关键字: 泸县 文化 石刻 宋代 龙舞 编辑:李玉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