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听网   > 正文

如何守好百姓的“水缸子”?代表委员献计献策——创新城乡一体化供水投融资机制

发布时间:2021-01-30 11:39:48 稿件来源: 四川日报

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近年来,我省纵深推进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去年全省21个市(州)政府所在地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县级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也实现全面达标。

不过,在一些乡镇和农村地区,因相关基础配套设施相对滞后、运营维护缺乏持续有效保障等原因,水质达标率与群众期待尚有差距。如何守护好百姓的“水缸子”?代表委员纷纷献计献策。

四川在线记者 殷鹏

用心护好源头 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去年9月,我去达州、巴中等地对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进行了调研,感触很深。”省政协委员、农业和农村委员会专职副主任傅强告诉记者,总体看,近年来农村饮水安全状况得到有效改善,但水源和水质稳定性不强、管护能力不足、高原地区供水保障力度不够等问题依然较为突出。

在傅强看来,护好源头,确保供水安全,是推进我省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关键。他建议,在人口居住集中、水源可靠、水量有保障的地方,加快规划建设一批骨干水源和重点供水工程;在水源水量保障性较差的地方,对现有堰塘、水库进行改造、升级、扩容,确保水源水质稳定;针对偏远村组散户,因地制宜采取打井、建池、修窖等方式新建一批水源性工程,多渠道满足用水需求。

这一观点得到省政协委员、四川天旦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曦月的赞同。“我在调研中发现,一些地方没从根本上解决水源问题。”她建议,整合省、市、县、乡四级力量,加大科技推广和资金投入力度,大力推进乡镇场镇集中饮水工程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全面提升集中饮水供应的能力和质量。

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也是影响乡镇农村饮水安全的一大因素。省政协委员、东方电气集团专职董事李云军说,全省村镇污水处理率增长缓慢,每年平均为1%左右,甚至有不少村庄无污水处理设施,污水直接排入河道,污染水体。“建议构建村镇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建设、运转和维护全过程的补助机制,具体包括村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补助、村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转和维护补助等。”

“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迫在眉睫。”省政协委员、成都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冯俭建议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低成本、易维护、高效率的污水处理技术,并不断提高村民环保意识,调动他们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强化制度设计 让群众从“有水喝”到“喝好水”

“希望进一步强化省级层面的制度设计。”张曦月表示,结合乡村振兴目标规划,有关部门可及时出台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指导性意见,设立省级财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达标建设专项资金,激励各地改善乡镇农村集中饮水安全问题。

省人大代表、德阳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周丽姬表示,解决乡镇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创新城乡一体化供水投融资机制是一大着力点,可通过激励各地加快农村供水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完善多元化投融资新格局。具体举措上,她建议加快城乡一体化供水项目规模化建设,并有效利用当前已建成的污水处理厂,延伸污水收集管网,最大限度地向其周边村落辐射,从而扩大污水处理覆盖面,确保水质持续向好。

加大监督执法力度被代表委员多次提及。冯俭建议,各地抽出部分资金用于农村环境卫生维护。周丽姬还建议,配齐配强小型集中和分散供水工程巡管人员,将每村(社区)配备1名至2名巡管员作为常态化制度,同时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农村污水违规排放执法力度。张曦月建议,严格执行《四川省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加强供水水质监测,实施全天候饮用水源监控,扎实开展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从而达到全面加强水源地保护的目的。

此外,傅强还建议,打破地域区域界线,科学规划建设一批农村应急备用水源项目,并督促供水单位提升水处理工艺、完善消毒设施配备、规范消毒操作,对水源水、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监督检测进行全过程管控,有效改善水质卫生状况,牢牢守住农村饮水安全底线,让群众从“有水喝”到“喝好水”。


文章关键字: 农村 饮水 供水 水源 污水处理 编辑:周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