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听网   > 正文

【川观新闻】四川自贸试验区成立四周年① | “试验田”里的四川经济密码

发布时间:2021-04-01 10:39:17 稿件来源: 川观新闻

  昨(31)日,川观新闻刊发《四川自贸试验区成立四周年① | “试验田”里的四川经济密码》报道了川南临港片区创新发展的相关内容。全文如下:

4月1日,四川自贸试验区将迎来挂牌成立四周年。接连不断的消息从四面八方而来,让人始终感受到强烈的“推动力”:

3月14日,“成都-达卡”全货机航线实现首航;次日凌晨,“成都-伦敦”全货机航线包机又从成都双流国际机场起飞;今年短短3个月内,成都就已火速开通3条国际全货机航线。

2月21日,成都国际铁路港,成都至俄罗斯圣彼得堡开行的首趟中欧班列从这里驶出。搭乘班列的“乘客”——波罗的海天然气化工综合体(GCC)项目建设所用配套物资,将被投用到全球最大的乙烯一体化项目建设中,合同额近1000亿元的该项目,也是中国企业“走出去”单一合同额最大的项目。

对外开放通道的不断突破,换来四川对外开放的水平和质量的更大突破:2020年四川自贸试验区利用外资增长308.6%,进出口增长20.7%,引领全省进出口规模跃居全国第8位、增幅第2位。今年前两月,四川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实现1250.6亿元,同比增长近三成,在淡季不淡中顺利实现高位转换。

数据的关联性明晰了一条主线:蓬勃发展的势头,与四川自贸试验区设立四年来打下的坚实基础密不可分。

攻坚制度创新

放权频次居全国前列

受益于成都天府新区片区创新推出的“自贸通”综合金融服务方案,成都五牛科技有限公司在一笔500万元的贷款中,直接节省了近20万元的利息及担保费。

自2018年7月这项创新模式面世以来,截至2020年12月末,该金融服务已为79家企业提供帮助,为29家中小外贸企业累计发放“自贸贷”2.2亿元,“自贸通”企业累计进出口结算量达1.1亿美元。

在破除制约创新体制机制障碍中前进一小步,换来的却是激发市场活力的一大步。像“自贸通”这样因创新性强、市场主体反应好、系统集成特点突出等优点的制度创新案例,四年来在四川屡见不鲜。

来自四川自贸办的统计数据显示,过去四年间,四川自贸试验区对中央赋予的159项改革试验任务实施率超99%,地方事权全面实施;三批146项省级管理权限同步下放到片区及协同改革先行区,放权频次居全国前列;在近年国务院发布的三批86个制度创新成果中,四川贡献了11个。

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加速提升四川营商环境的“含金量”,让海内外市场主体纷至沓来。

四年来,四川自贸试验区累计新设企业14万家、注册资本超过1.5万亿元,新增外商投资企业1349家。自贸试验区以不足全省1/4000的面积,贡献了全省1/4的外商投资企业、1/10的进出口、1/10的新设企业,主要指标位居第三批自贸试验区前列。

聚焦差异化试验

无限放大“三临”叠加优势下的

开放新格局

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作为西部省份的四川,有何通道优势可言?

如果放在4年前,这个问题也许还很难回答,但4年后的今天,答案却有很多种。

仅2020年,双流国际机场就开通33条通达五大洲的“客改货”航线,国际航线增至130条,同年5月起降架次居全球首位,进出口通关时效列全国主要机场首位。

中欧班列(成渝)累计开行量达14000列,使成都与59个境外城市、20个境内城市互通,开行量、重载率持续领跑全国。2020年,成都铁路港开行全国首列二手车出口专列,目前实现整车进出口1.1万余辆。

泸州港加强“启运港+无水港”政策联动运用,去年共完成综合吞吐箱量15.52万标箱,长江黄金水道与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实现无缝连接。

……

四年来,四川自贸试验区不断整合“临空、临铁、临水”三临叠加优势,加快构建起海陆空高效闭环的对外战略通道,天堑变通途,一改“内陆腹地”的标签。

以对外战略通道为重要支撑,自贸试验区充分发挥出“引擎”作用,大幅提升四川对外开放水平,经济带动效应明显——

成都青白江铁路港片区首创多式联运一单制“银担联合体”融资模式,提单累计签发超3000单,融资金额超3亿元;成功获批中欧班列运邮试点,2020年跨境电商实现进出口约240万单,同比增长280%;亚蓉欧国家(商品)馆等开放平台加快建设,德国、白俄罗斯等33个国家馆项目逐一落地。2020年,该片区依托中欧班列实现逆势增长,进出口增速高于全省77.49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增速高于全省125.18个百分点。

川南临港片区,着力突出内陆水港特色优势,不断提升口岸能级,泸州综保区、跨境电商综试区、进口肉类指定监管场地、国家临时开放水运口岸等相继申创成功,同步获批启运港退税政策试点。2020年,该片区跨境电商交易额突破1亿元;进境粮食中转量42.5万吨、增长183%,在长江上游港口中排名第一位。

对外战略通道的全面构建,也加速助推通关效率快速提升。2020年,成都海关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为48.09小时、1.37小时,较2017年分别压缩60.26%、62.67%。

协作联动、协同发展

多方共建共赢走向“1+1>2”的结局

可推广复制,是自贸试验区作为改革试验田的发展逻辑。协作联动、协同发展,是四川自贸试验区深化差别化探索的重点方向。

目前,四川已探索形成省内协同、省外协同和境外协同的多环节协同体系。

2019年8月,四川自贸试验区首批协同改革先行区正式启动建设。作为全国首创,协同改革先行区在聚焦投资、贸易、金融、创新创业、政府职能转变等共性制度试验的同时,着眼本地资源禀赋和发展潜力,推动产业优势互补、协调联动、错位发展,最大程度释放自贸试验区的发展红利。目前首批8家先行区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更大层面看,去年以来,四川自贸试验区携手重庆共建川渝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截至目前,已形成“共同向上争取”“共同自主推进”“共同早期收获”3张清单,主动开展目标、领域、产业、政策、机制、时序“六大协同”。中欧班列“成渝号”顺利开行后,双方还将探索在建立中欧班列价格联盟等20个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共同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高效大通道。

此外,四川还与广东、广西、海南等兄弟省份开展联动试验、对比试验、互补试验,推动共享自贸红利。

经过四年发展,四川自贸试验区逐渐从“试验田”走向“丰产田”,不断积厚成势,开放水平和质量实现逆势跨越。

川观新闻记者 陈碧红


文章关键字: 四川 班列 试验区 自贸 2020 编辑:周珏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