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听网   > 正文

四川公布首批“5+1”重点特色园区名单 装备制造领域最多

发布时间:2022-01-25 10:11:02 稿件来源: 四川在线

优选33个园区为首批四川省“5+1”重点特色园区——近日,省经信厅公布了四川省“5+1”重点特色园区名单。

重点突出“特色化、专业化、集约化、市场化”发展方向,这批园区将成为四川加快构建“5+1”现代工业体系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高水平承载主体。

“首批四川省‘5+1’重点特色园区的培育遴选,充分考虑了我省产业园区的基础、比较优势和发展方向,确保‘选优选强’。”省经信厅产业园区处相关负责人说。去年3月,省政府网站发布《四川省“5+1”重点特色园区培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这是2021年我省工业领域的一项重磅举措。

与以往园区发展政策突出强调产业发展规模、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等不同,本次《行动计划》重点突出“特色化、专业化、集约化、市场化”发展方向。

“特色化,就是强调园区的主导产业选择要有特色;专业化,是要推动产业园区围绕特色产业配套专业化的服务;集约化,是指产业园区发展要走集约化发展路径;市场化,是指积极改革产业园区建设和运营模式,充分发挥市场主体和市场机制的作用。”该负责人解读。

根据发展方向,《行动计划》在目标设置上做了选择。总体目标是,到2023年底,全省将建设100个左右贯彻新发展理念、优势突出、创新功能完备的重点特色园区。每个特色园区的主导产业营业收入占比超过70%,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占比超过25%,每个特色园区至少建成1个省级以上创新平台,亩均营业收入年均增长7%左右,形成较完善的专业化、市场化运营服务体系。

《行动计划》公布的同时,还发布了全省纳入培育范围的130个园区名单。“选择这些园区,因为其产业基础较好,主导产业特色较为明显,产业发展潜力较大。”该负责人说,此外,这些园区都是当地的重点园区,不仅市州层面高度重视,园区自身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愿也比较强烈。

根据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行动计划》从打造产业集群、强化创新驱动、增强承载能力、提升服务水平、推动绿色安全发展、强化规划引领、创新管理体制等7个方面提出培育“5+1”重点特色园区的主要任务。

其中,建设若干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创新型产业集群、在园区重点产业领域突破一批“卡脖子”“杀手锏”技术、建设“智慧园区”、开展“亩均论英雄”评价等,都是新提法。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行动计划》将不存在生态环保、安全生产和耕地保护方面的问题作为纳入培育范围和评价认定的前置条件,一票否决。其中以化工为主导产业的特色园区在安全环保上要求更加严格,确保本质安全、绿色发展。

优中选优,本次选出的首批33个重点特色园区,覆盖了全部“5+1”产业领域;其中,装备制造领域入选园区最多,有9个;先进材料和电子信息领域次之,分别入选8个和7个;食品饮料、能源化工、数字经济领域分别入选6个、2个、1个。

“整体发展质效领先,头部效应显著。”省经信厅产业园区处相关负责人说,首批33个特色园区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1.69万亿元,占全省“5+1”产业总营业收入的39.3%,其中,营业收入超1000亿元的园区5个、500-1000亿元的6个、100-500亿元的14个。主导产业营业收入在本园区总营业收入中占比平均达到81%,超1.37万亿元,集聚效应比较明显。33个园区共建有403个省级以上创新平台、285个产学研用合作技术创新组织、286个省级及以上专业服务机构,创新引领效应突出。

下一步,省经信厅将聚焦特色园区,适时组织已认定的“5+1”重点特色园区发展质量评价工作,提升发展质效,打造重点特色园区发展标杆,并将评价结果作为产业园区建设工作的重要依据。

同时,将对“5+1”重点特色园区进行动态管理,实行退出机制。如发生重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环境污染事件、乱占耕地等违法行为,直接公告退出,淘汰退出产生的缺额从其他市(州)相关园区中遴选递补。

记者 张彧希

部分特色园区点击>>>

青羊工业集中发展区东区:

以特色优势产业为基础,加快产业集聚。该园区集成重构“一核两辅”主导产业体系,突出航空产业特色“一核”引领,集聚关键核心重点领域航空企业78家,基本形成从研发设计、智能制造、集成总装到专业服务的较完整的产业链条。2020年,园区航空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市航空产业比重达55.63%。

攀枝花东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锁定“攀西钒钛资源创新开发主战场”目标,积极引导各类要素向钒钛产业聚集发力,培育世界级钒钛产业集群,重点引进一批钛锭、钛锻造、钛棒、钛板、钛标准件等领域的龙头企业,形成万吨级钛熔炼产业。

绵阳高新区新型显示产业功能区:

以创新发展为驱动,提升产业发展能级。该园区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能力在西部非省会城市中排名第1位,连续4年保持全国排名上升态势,现有高新技术企业196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74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瞪羚企业2家,国、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85家。

成都高性能纤维材料产业功能区:

坚持以产业重构为抓手,打造大型国有企业改革转型示范区。推动攀钢集团成都钢钒有限公司全面转型升级,关停退出高污染高耗能领域,精心谋划重构产业布局,打造高端、先进新材料产业高地。基于钒钛资源的高端金属材料研发制造和零部件设计制造,打造钛结构件制造、钛合金型材、商用汽车零部件等金属材料制造集群。

川南新材料产业基地:

以集约发展为导向,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深入实施“亩均论英雄”产业园区规上工业企业效益评价,引导资源集约发展导向。盘活闲置资产,实施“腾笼换鸟·壮骨补血——工业企业提质增效工程”,摸排闲置企业20户、闲置土地1100.13亩,引进企业7户,盘活闲置厂房45276平方米。

文章关键字: 发展 特色 园区 产业 产业园 编辑:刘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