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听网   > 正文

改革风劲奋楫先 ——四川原创性原动力改革综述

发布时间:2022-03-04 10:22:09 稿件来源: 川观新闻

三星耀蜀,九寨喧豗,熊猫戏竹,蜀道畅通,天堑变通途。锦绣川蜀,一派生机盎然。

“基层是改革创新的源头活水,要注意激发基层的改革创新活力,支持开展差别化创新。地方抓落实要深刻领会党中央战略意图,既找准定位,又突出特色,有条件的地区要奋力走在前列。”站在改革新的历史关头,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阶段性新特点新任务,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鼓励和引导基层改革创新工作。

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以来,四川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把谋划推动事关全局、影响长远、体现四川特色的重大牵引性改革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探索原创性原动力改革,使改革更好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为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注入了强劲动力活力。2021年,农村“两项改革”前后篇文章接续推进,“以改革思维和创新办法建设天府中央法务区”被评为全国唯一省级特别案例,全省经济总量突破5万亿、达5.39万亿元,增速比全国高0.1个百分点,实现改革和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

以“破茧化蝶”之势,激活乡村治理“一池春水”

广袤田野生机盎然,美丽的乡村涌动着振兴的热潮。

绵阳市三台县,犁田整地,盖膜种菜,浇水施肥,一派繁忙景象。

三台县委负责同志说,过去还没有现在这样热闹,原来镇村数量过多,有限的财政资金只能“撒胡椒面”,想搞一下场镇建设和产业发展往往“手长袖子短”,就连配齐镇村干部都成为一件头痛事。

三台县是四川农村发展的一个缩影。过去,由于历史原因,全省乡镇数量多达4610个,居全国首位。镇平均人口和面积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1.7%、44.2%,乡镇整体呈现“数量多、规模小、分布密、实力弱”的特征。

2017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以改革为动力,在效率上动脑筋。要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也就是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四川省委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直面矛盾、攻坚破难,省委书记彭清华靠前指挥,亲自谋划推动农村“两项改革”,将其作为实现乡村有效治理的牵引性工程来抓,分两批次开展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接续推进村级建制调整改革,推动资源要素集聚、治理结构优化,产生“减量提质”的积极效应。广大干部群众表示,“这是一件多年想干的事,这次终于干成了!”

3年来,坚持顺向调整,整合资源要素,优化生产力布局,推动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顺向调整优化乡镇行政区划版图。区分平原、丘陵、山区、高原地区4种类型,因地制宜推进镇村留并撤改。改革后,全省乡镇从4610个减为3101个、减幅达32.7%,建制村从45447个减为26369个、减幅达41.98%。

以片区为单元编制乡村国土空间规划。改变过去以建制乡镇(村)为单位分别编制的传统方式,采取“按实际划分片区,按片区编制规划,按规划优化布局、配置资源”的方式编制乡村国土空间规划,不仅节约2/3的规划编制成本,还推动产业集中连片规模化发展。

完善农村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体制机制。出台“1+24+1”工作方案,着力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发展质量、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治理效能,构建起县域内主干带动、多点支撑、协同发展的生产力布局和新型城乡形态。

改革后,有效解放了乡村被行政区划束缚的发展手脚。乡村数量减少、布局优化、成本降低、效能提高,改革“后半篇”文章持续推进,资源要素进一步优化,乡村经济和治理版图得以重塑,四川支撑国内大循环的经济腹地优势正日益增强。

以“破解问题”之策,践行新发展理念

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指出,要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解决好产业体系不优、市场机制不活、协调发展不足、开放程度不深等问题,形成产业结构优化、创新活力旺盛、区域布局协调、城乡发展融合、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幸福的发展新格局。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省委围绕制约发展的系列问题,谋划推出一批含金量高的原创性原动力改革。

——针对产业体系不优问题,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推动绿色优势产业发展。

曾因“百里钢城”闻名的攀枝花,也因此“跻身”全国十大污染城市之列。面对环境保护和产能过剩的双重压力,攀枝花利用水电优势启动了电力体制改革。水电消纳、电能替代、精准电价支持政策……短短几年,推动“钢铁重镇”成为“钒钛高地”,空气质量稳居全省前列。

——针对市场机制不活、协调发展不足问题,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

高质量发展不是“关起门来自己搞”,而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多地合作的“协奏曲”。首批20家川渝产业合作示范园区成功授牌、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等10个毗邻地区合作功能平台规划建设、成德眉资同城化综合试验区成功创建……都在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促进要素自由流动,产业加快交融。

——针对科技创新活力不足问题,深化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激发科技创新强大动力。

近年来,四川深化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全面推行“先确权、后转化”的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西南交大“同相供电技术”、西南石油大学“交变轨迹切削破岩机理及配套工具设计”、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超长效局麻药”……一批职务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全面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

——针对营商环境不优问题,以改革思维和创新办法建设天府中央法务区打造一流法律服务高地。

2021年8月,年产值百亿的中国融通医疗健康集团总部项目落地天府新区。“天府新区作为国家级新区一直是吸引企业投资的热土。有天府中央法务区的加持,让我们几乎所有法律问题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解决方案,是我们落户这里的信心所在。”项目有关负责同志说。四川省委以改革思路和创新办法,率先从省级层面推动建设现代法务集聚区,为市场经济、营商环境、对外开放提供全链条专业化法律服务。

——针对交通基础设施薄弱问题,整合重组蜀道集团强力支撑交通第四极建设。

“近年来,四川抢抓国家赋予四川建设交通第四极重大战略机遇,深入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依法推动交通集团与铁投集团采取新设合并方式设立蜀道集团,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全链条一体化发展,为我省打造内联外畅交通第四极提供有力支撑。”蜀道集团负责同志说。2021年,投资建设运营高速公路里程超1万公里,占全省84%,投资建设运营铁路里程约7000公里,占全省75%,广绵高速扩容、成渝中线高铁等新建项目加速开工,大通道建设全面发力。

——针对地勘单位结构性矛盾,启动省属地勘单位改革提升地质资源开发利用效率。

2021年12月,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川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四川省自然资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举行集中揭牌仪式,标志着四川省地勘单位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现在一局一院一集团结构,很符合地勘行业发展规律和业务实际。”省地矿局高级工程师杨茂华回忆,过去“职能重合、结构不优、效率不高”,这轮改革,减少2个厅级事业单位、40个左右正处级事业单位、收回8000多个空缺事业编制。广大职工认为,整个改革平稳有序,工作质效明显提升,事业更有了盼头。

——针对县级党校发展不平衡问题,率先探索县级党校分类改革重塑党校办学格局。

联合共建四川长征干部学院,打造了小平干部学院、“两弹一星”干部学院等一批精神高地;市县统筹办学班次较2019年增长30多倍,县级党校实现了内涵式发展、格局性重塑……改革成效得到中央有关部委肯定,并被列为全国试点。成绩的背后是省委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校办学治校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定行动的结果。

回望过去,县级党校数量多、差异大、不平衡,面临运转难维持、人才难稳定、教研难开展的困境。省委坚定决心迎难而上,将183所县级党校分为两类推进改革,鼓励具备较强实力的实行独立办学,对暂不具备条件的实行市县一体办学,构建起以市级党校为龙头、市县党校共建共享、县级党校优势互补的党校发展新格局。省委组织部负责同志说:“改革后,全省干部参训热情高涨,干部的思路、眼界、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

——针对改革协同不足问题,开展县域集成改革试点探索系统改革新路径。

省委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改革系统集成的重要指示精神,围绕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改革破题,探索县域集成改革试点,促进各项改革举措系统集成,协同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和深度融入双城经济圈建设。2021年,绵阳市游仙区作为全省9个县域集成改革试点之一,率先探索以科技创新产业化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集成推进项目招引、科研协作、科技成果转化等机制改革,发展院地协同项目8个、营业收入627亿元。

以“只争朝夕”之功,厚积民生福祉

改革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民。

——推进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改革,优化生态环境。

江天一色、森林茂密、大熊猫嬉戏,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冬景,引人入胜。“现在生态好了,大熊猫也多了。”前来游玩的市民李鑫说。自从推进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改革,自然保护区淘汰污染产业,依靠公园优质景观资源,打造熊猫谷,市民们拍手叫好。

——创新青年志愿服务制度,提高服务群众质量。

2021年9月16日,泸州市泸县发生6.0级地震,正当人们惊魂未定的时候,四川省应急志愿服务总队执行队长卫东第一时间组织志愿者,有条不紊实施救援工作。卫东说:“我们已经有序组织了诸多重大灾害事件的应急志愿服务行动。”随着青年志愿服务制度持续创新,推出“青春志愿·守护生命”项目,开展地灾防治、防汛减灾和森林草原防灭火等志愿服务1万余次。

——创新三星堆国家文物保护利用机制,打造四川文化品牌。

虎年春晚三星堆青铜大面具惊艳亮相,引发全民关注,这是创新三星堆国家文物保护利用机制以来,不断完善三星堆文物考古研究和价值传播推广制度的众多成果之一。通过建立“古蜀文明研究中心”,深度阐释三星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举办“走进三星堆·读懂中华文明”等活动,向全球展示三星堆文化,提升了世界对古蜀文明和中华文明的认可度。

“非知之难,行之惟难。”四川原创性原动力改革正以燎原之势,蹄疾步稳、纵深推进。

省委改革办负责同志说:“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问题导向,着眼推动四川高质量发展,谋划推出更多原创性原动力改革,进一步激发治蜀兴川的创新活力和强大潜能。”

2021年四川省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名单

一、2021年四川省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省级)

1.用改革思维和创新办法建设天府中央法务区

2.践行“两山”理论 守护“国宝”家园 创新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

3.创新推进四川长征干部学院联合共建

4.积极推动电力交易机构改革 全面构建统一开放电力市场

5.以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为总抓手推进蜀道集团战略性重组与专业化整合改革

6.深化纪检监察派驻机构改革 护航省管企业、省属高校高质量发展

7.坚持“两个效益”统一 整合资源优化布局 推动省属国有文化企业(单位)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

8.聚力探索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路径 积极推进县域集成改革试点

9.坚持实践育人 弘扬志愿精神 全面推进四川青年志愿服务制度改革

10.探索“互联网+”新型农村科技服务模式 助力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相衔接

二、2021年四川省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市级)

1.成都市:创新体制机制 坚持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

2.成都市:新都区探索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新路径

3.攀枝花市:创新市场准入“自公告”预服务制度 打造商事制度改革新样板

4.泸州市:古蔺县创新打造经济欠发达地区县级媒体融合改革样板

5.绵阳市:三台县下好闲置资产盘活棋 巧变“包袱”为“财富”

6.乐山市:峨眉山市首创“绿水青山典范城市”指标体系 绘就绿色崛起新画卷

7.广安市:六个“一体化”推进川渝高竹新区税费征管服务改革

8.眉山市:青神县探索“三个一体化”城乡融合发展实施路径

9.资阳市:“三赋”推动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

10.凉山州:西昌市创新开展耕地保护“田长制”工作

文章关键字: 发展 创新 改革 党校 2021 编辑:贺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