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听网   > 正文

泸州:一江清水 延展生态画卷

发布时间:2021-11-11 15:12:53 稿件来源: 泸州日报

数据看生态

●2017年,创成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城市。

●长江出川断面水质、赤水河入长江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标准,沱江干流入长江水质稳定保持在Ⅲ类标准。

●严控大气污染源,主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从2016年的69.7%提升到2020年的88.5%。

●加强生态修复,治理岩溶区面积414平方公里,完成营造林164.6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提升至51%。

生态文明建设,是“国之大者”。

作为长江出川的最后一道关口,泸州承担着守护一江清水向东流的重大政治责任。五年来,泸州市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力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切片一 来村里赏花摘果的游客多了

11月3日,合江县真龙镇瓦房村,柚子挂满枝头。汽车在柚子林中穿行而过,不时可见果农冒着细雨进行采摘。

从村中主路拐进一条水泥小路行了几分钟,便到了村民王世英家门口,二层小楼屋檐下,一个个打包好的真龙柚礼盒,正等着快递上门收取。

“早上5点多就起来打包,今天要发100多个真龙柚礼盒出去。”王世英一边给柚子套上包装袋,一边乐呵呵地给记者介绍着,“主要是发北京,山东、江西、浙江也有。”

王世英家最老的一批真龙柚果树,是家中老人栽下的,其中最老的一棵,就在院坝旁边。“这棵是老树子,栽了有三四十年了,它结的真龙柚,上周采的,卖了2000多元。”未采摘的柚子树上硕果累累,树下成群的鸡鸭在四处觅食。“今年的气候比较好,柚子比较甜,产量比较大,全部卖完纯收入应该有十几万元。”

王世英说,以前,每到柚子成熟的季节,会和邻居互相帮忙,将柚子挑到镇上或者大公路旁去卖,“现在都是上门来采收。”说话间,又一通电话打到了王世英手机上,“要1000多斤,这周末来采。”

作为合江县真龙柚原产地、核心区,瓦房村坐落在赤水河畔,真龙镇瓦房村党总支书记陈建伟说,全村5268人,连片种植真龙柚超过1.6万亩,家家户户都有种植。“近年来,通过禁捕、环境卫生整治,河里的鱼多起来了,房前屋后更加干净,来村里赏花、摘果的游客也多了。”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近年来,泸州市依托独特的生态资源禀赋,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促进赤水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着力做优做强做大白酒产业,扩大本地糯红高粱种植面积,推动流域内白酒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推动生态观光、康养休闲、文化体验一体发展。加快发展生态种植养殖业,建成合江真龙柚、叙永赤水河新品水果等现代农业园区39个,打造精品甜橙产业带、荔枝龙眼产业带、高山错季蔬菜产业带,“赤水河甜橙”“合江荔枝”等区域品牌的知名度不断提升。

切片二 退捕渔民见证泸州生态之变

“种了200多棵真龙柚,去年产了两万多斤,有五六万元收入。”2017年,在赤水河上打渔20多年的陈淀明,收起渔船,退捕上了岸。

43岁的陈淀明是合江县荔江镇蒋湾村人,从小在赤水河边长大,14岁就上船打渔。“刚开始打渔时鱼多,好打,后来就慢慢少了。”陈淀明说。

2016年年底,原农业部发布《关于赤水河流域全面禁渔的通告》,明确从2017年1月1日零时至2026年12月31日24时,在赤水河流域实施全面禁渔,禁止一切捕捞行为。赤水河成为长江流域首条实施全面“十年禁渔”的一级支流。

陈淀明积极响应政府号召,退捕上了岸,并参加了政府组织的职业技术培训,回家搞起了种植养殖业。陈淀明说,比起打渔时一年到头飘在赤水河上的生活,上岸后的生活更自由。更重要的是,依靠搞种植养殖业,收入也不错。

和陈淀明一样,30岁出头的王彪也是一名退捕上岸的渔民。

2019年12月底,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范围和时间的通告》,2020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实行10年禁捕。2020年6月,泸州长江流域重点水域788艘渔船、1429名渔民退捕上岸,王彪就是其中之一。

十几年江上打渔的经历,让王彪对长江泸州水域的水情了如指掌。不仅如此,他还通过了船舶驾驶培训,获得了《渔业船员证书》,具有驾驶三类船舶资格。很快,王彪与父亲一起通过培训,成为了江阳区的“护渔员”。

在开展巡查时,王彪担任渔政执法艇驾驶员,他能一眼分辨出江面上的漂浮物,哪些是普通漂浮物,哪些是伪装非法捕捞渔具。曾经的打渔经验,成了王彪今天护渔的法宝。

除了渔民身份的转变,这两年,王彪也目睹了泸州生态环境的变化,“以前和执法人员一起巡查时,每次都会见到有人电鱼,每天举报电话有好几个,现在几乎没有了。”

切片三 环境不断改善 普惠民生

红嘴鸥又回来了。11月5日,在江阳区东门口,成群的红嘴鸥盘旋在江面上。岸边,围观的市民不时将馒头、面包等投喂给这群远道而来的精灵。

从2017年开始,每到初冬季节,红嘴鸥都会长途跋涉来到泸州,并在这里歇息几个月,直到次年春天才离开。也是从那时起,冬天到东门口看红嘴鸥渐渐成为不少市民的打卡项目之一。今年,除了东门口,在泸县玉龙湖、叙永县永宁河、古蔺县古蔺河畔,都看到了红嘴鸥的身影。

11月4日,曾中诚又去了渔子溪生态湿地公园。早上8点多,他站在渔子溪湖岸边,吹响了萨克斯,远处的湖面上,有水鸟不时飞过。

69岁的曾中诚住在碧桂园生态城小区,自学萨克斯也有三年多,茜草滨江路、东岩公园、渔子溪生态湿地公园则是他练习萨克斯的常去之处,“这里空气好,风景好,又安静,很适合吹萨克斯。”

10点多,曾中诚练习完毕,他说:“山清水秀,心情舒畅,精气神都好了。”

渔子溪湖的“前身”是三道河、新河沟和大桥河沟,三条支流汇聚于渔子溪汇入长江。五年前,这里生态环境差,污染严重,垃圾随处可见,是典型的城郊“臭水沟”。

2017年10月,泸州国家高新区管委会组织实施渔子溪生态系统修复工程,并于2020年9月竣工投用。经过治理,“臭水沟”蝶变为“泸州最美网红打卡地”。

在江阳区江北镇,四川泸州川南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从2018到2021年投资2亿余元,对两台机组进行超低排放改造,改造后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已达到燃气轮机机组排放限值。

红嘴鸥持续五年来泸“歇脚”、渔子溪湖的蝶变、四川泸州川南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对机组进行超低排放改造,都是泸州市五年来铁腕治污、修复生态,让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优化的一个个缩影。

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赵晓琼说:“下一步,将继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环境质量改善’为主线,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积极探索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创造就业、振兴乡村的协同增效,筑牢长江上游绿色生态屏障,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泸州。”

记者 刘明霞

文章关键字: 泸州 生态 赤水河 红嘴鸥 王彪 编辑:刘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