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听网   > 正文

一线蹲点采访③丨夏至之后,全省产粮第一大县仍未停下春耕的脚步

发布时间:2022-06-29 12:06:45 稿件来源: 大听网

成都平原自古有“天府之国”的美称,要严守耕地红线,保护好这片产粮宝地,把粮食生产抓紧抓牢,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

——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强调

(2022年6月)

川观新闻记者 文/李鹏 王成栋 宋开文 史晓露 曹凘源 摄影/李强

6月23日,阵雨过后,德阳中江县永太镇的田野里,刚刚分蘖的稻秧和已经扬花的玉米沿着道路铺向远方。

早在半个多月前,地处中江县凯北粮油生猪循环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之一的永太镇,大春播栽面积便追上往年。但川观新闻记者在永太镇等地采访时看到,即便已过夏至,农户们的播种机和旋耕机仍未停下。

与永太镇一样,今年大春,已经连续15年粮食产量位居全省各县(市、区)之首的中江,仍在春耕收尾阶段争分夺秒地扩种粮食。眼下,全县撂荒地中已有近六成“重生”。

种在哪?

不仅要把撂荒地块改成良田,还要实现“粮用”

6月24日上午,瞅着大豆播种机在自家田块里忙碌,永太镇长河村三组村民肖宏久开始“后悔”把这些曾经的撂荒地流转出去了。

四个月前,因为担心对方反悔,在签订流转合同时,肖宏久还专门加了一条:2028年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前,对方不能随意退租。

这块已经撂荒五年的承包地质量实在太差:五亩地分成了20多块,“蛤蟆一跳能过三块田”;地势陡,同一块地,海拔落差能有三四米。

德阳中江县永太镇多宝村,水稻已经开始分蘖。

实现粮食稳产增产,稳定增加种植面积是基础和前提,但撂荒地复垦虽然在理论上可行,执行起来却不容易。

在长河村复垦坡度较高的撂荒地,每亩平整费要上千元、除杂(清除杂草、杂树)费五百元、修建机耕道和配套灌渠上千元、施肥培土五百元。

“而且,撂荒地复垦后前两三年地力差,没啥赚头。”指着已经复耕地块里长势一般的玉米和大豆,中江县农业农村局种植业与农药肥料股股长刘举说,撂荒地要真正变成高产田,每亩至少要投入三千元和经历三年时间。因此,种粮大户不会轻易接手撂荒地。

中江县农业农村局开出的“解方”,是用好财政项目资金以撬动社会主体参与。同时,配套服务政策,给种粮大户或专合社吃下“定心丸”。

中江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机械化股股长常春华说,今年中江县把省级耕地宜机化改造项目实施重点放在了撂荒地占比相对较高的长河村,给接手撂荒地的种粮大户予以每亩1500元的一次性补贴。同时,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和合同约定等方式,明确撂荒地的流转前三年免除流转费且流转时长不低于六年,“前三年没收益,人家不可能给钱。也不能让农民把刚平整好的地随意收回去,这不公平。”

有了这套“组合拳”,长河村周边的两百多亩撂荒地全部被种粮大户接手。5月底,两台挖掘机陆续开进长河村。随后,包括肖宏久家在内的撂荒坡耕地被整理成集中连片的平整田块。

永太镇长河村,经过平整的撂荒地已经可以开展机械化作业。

6月24日上午,川观新闻记者在长河村看到,通过宜机化改造,原来的撂荒地坡度大幅降低,并实现了小块并大块和“旱能灌、涝能排”,基本达到高标准农田标准。

这么好的田,又该怎么保证用来种粮?

“这就要靠制度等方式来约束了。”中江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许世顺说,中江明确要求参与其中的种粮大户和农户必须签订土地用途承诺书,“如果有人不遵守,村集体和农户有权提前收回土地,倒逼大户们只能种粮。”

谁来种?

六成人口常年外出务工,大户成了种粮“主力军”

今年大春,永太镇多宝村村支书吴兴财基本没有下过田。

两三年前,每逢大春,吴兴财都要把村里的党员干部组织起来,帮助农户育秧、泡田、插秧和撒化肥。

党员干部组成春耕服务队,背后是多宝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去年,全村3500多户籍人口中超过一半在外务工,留守的成年人平均年龄超过50岁。

眼下,担起多宝村种粮重任的,是葛祖洪、常滔等种粮大户。在种粮大户带动下,多宝村的土地流转率突破了80%,全村3100亩耕地未发生撂荒。

种粮大户们又是怎么破解用工问题的?

“靠机械。”作为多宝村有名的种田“老把式”,今年51岁的葛祖洪说,他家共有旋耕机、收割机等农机二台(套)。

6月23日,德阳中江县永太镇多宝村,种粮大户葛祖洪正在调试农机。

靠着这二台(套)农机,2020年起,葛组洪开始在村里流转土地种粮,眼下已流转130亩,并常年为村里上千亩耕地提供社会化服务,“从种到收我都能做。”

和“老把式”葛组洪一样,1990年出生、读过大学的常滔种粮主要也“靠机械”。但常滔的“动静”明显更大。

“一台插秧机12万元,一套农用无人机5.8万元,眼都不带眨一下;好好的单干不行,还要牵头搞金穗源粮食专业合作社,喊村里人入股。” 2014年接手父母在多宝村的土地流转业务以来,常滔时常被村民乃至自己父母说成“败家”。

但常滔有着自己的理由。

农机方面,常滔认为自己“赚大了”:一台插秧机一天能耕作80亩,总成本不超过200元;而同样的播栽面积一天需要16个人工,成本至少1500元。一台无人机一天能完成近200亩水稻的农药喷洒作业,人工成本200元;而同样的工作量人工每天需要20多人,成本至少2000元。

6月24日,德阳中江县永太镇多宝村种粮大户常滔正在调试无人机,准备给水稻洒药。

“综合测算,水稻种植全程机械,一季水稻每亩节约160元人工开支。”常滔说,自己在多宝村今年播栽了水稻1020亩,购买农机第一年就节约成本16万元左右。但自己的实际总投入还不到12.5万元——常滔的插秧机和农用无人机均可享受总购入价30%的农机购置补贴,“所以,怎么算,买农机都是稳赚不赔。”

6月24日,正在操作无人机给稻田洒农药的常滔。靠着无人机帮忙,一个人每天可以喷洒农药近两百亩。

成立合作社吸引农户入股,好处同样不少。

“大家入股之后,形成了一个利益联结机制。这样,规模化经营就更上一层楼。”常滔说,目前,合作社已经陆续吸引189户多宝村及周边农户入社。

目前,借助“种粮大户+合作社+农户”模式,合作社经营土地面积已超过2000亩,拥有各类农机数量已达142台(套),常年为周边四万多亩粮食作物提供耕作、田间管理、收割等社会化服务。

常滔与合作社的农机。眼下,合作社已经有189户农户入股,拥有农机142台(套)。

“所以,这种模式下,农业现代化水平创下新高。”中江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多宝村等种粮大户较为活跃地区的农业机械化率已突破80%,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怎么种?

选良种、用良法,种好粮才能写出增收“大文章”

在多宝村五组的金穗源粮食专业合作社采访期间,川观新闻记者看到一套稻米加工生产线。

“订单排到8月去了。”常滔说,这是合作社正在加工自有的品牌大米——“蜀浠”牌香米。眼下,“蜀浠”牌香米单价达到了12元—16元/公斤。光靠这一项,每年就能为合作社带来240万元收入。

好价钱,源自于好种子和好农技。

先看种子。今年大春,金穗源粮食专业合作社种植的水稻,全部为近年来四川省“稻香杯”的获奖品种。其平均亩产在600公斤上下,较合作社2016年前后的亩产增加150公斤。同时,通过测试,品种的营养均衡度不输东北大米和进口大米。

再看农技。在合作社办公区,川观新闻记者见到了三块牌子:四川省农科院成果中试熟化基地、德阳市农村科技特派员专家工作站、四川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民田间学校教学点。

永太镇镇长林曦介绍,这三块牌子不仅“有名”且更加“有实”。近年来,省农科院等科研单位的不少水稻、小麦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率先在多宝村试验示范。农科院所和农业农村部门,则定期派人到多宝村举行新技术培训和推广。

新种子、新技术,也在催生新模式。距离多宝村不远的中江县黄鹿镇,当地连年组织农户农技培训后,推广起了稻鱼、稻虾综合种养。黄鹿镇镇长蒋啸介绍,今年大春,当地的稻虾综合种养规模已达6000余亩,在水稻不减产的基础上每亩可增收上万元。

不只是农科院所和农业农村部门。农民种出好粮的技术,还来自于龙头企业带动示范。

“从种下去到收上来各个环节,我流转的600亩地都有人把关。”今年55岁的多宝村种粮大户刘书林介绍,2020年自己流转土地种粮时,就与中化现代农业四川有限公司签署了购销协议。根据协议,自己不仅能够把自家的粮食高于市场价卖给企业,还能在种植过程中获得企业免费技术指导。

刘书林向川观新闻记者出示了手机上的智慧化管理APP,在上面,每一块水稻的“田保姆”及其最近对田间管理建议意见一目了然,“啥时候放水,啥时候洒药施肥都一清二楚。”

有了定制化的技术服务,刘书林实现亩产和亩收益都高出其他农户15%以上。这也让他雄心勃勃:明年开春,将会在临近村社和乡镇再流转土地300亩。

蹲点手记

“应种尽种”的动力从何而来 

川观新闻记者 王成栋

刚进入中江,一个现象让就人记忆深刻:无论是集中连片的高标准农田,还是农户的房前屋后,绝大部分撒上了大豆、点播了玉米。这与其他地区的“门前花草,房后树林”的“画风”完全不一样。

中江的干部说,正是农民这种“应种尽种”劲头,保障了中江连续15年坐稳全省粮食产量第一大县的宝座。

是什么让农民愿意种植比较效益不高的粮食?

“政府有措施,农民有赚头。”采访刘书林时,我们找到了接近事实的答案。

这个左臂截肢且年过不惑的汉子,在决定流转土地种粮时,曾经找人把过去三年的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读了一遍——从首次下达粮食稳产增产任务到首次启动实施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再到把粮食安全放在年度“三农”工作的首位,让做过20多年农资生意的刘书林清楚地感知到“种粮的春天到来了”。

春天,还源自于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补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种粮大户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农业保险补贴……刘书林的笔记本上,林林总总地记录着十余项直达种粮农户的奖补措施。再算上订单农业和“田保姆”带来的“优质优价”,让自己每年都能轻松享受到丰产又增收的喜悦。

“所以,我就算只有一只胳膊也愿意多种几亩。”采访结束时,刘书林追着我们送了一把脆皮李。他说,种粮农户的日子就像这脆皮李:简单而又甜蜜。

文章关键字: 种粮 大户 撂荒地 中江县 多宝村 编辑:李玉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