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听网   > 正文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深度解读㉑丨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四川

发布时间:2022-08-04 11:15:13 稿件来源: 川观新闻

编者按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是在全省上下迈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新征程、喜迎党的二十大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省委书记王晓晖代表十一届省委所作的报告,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总结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明确了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目标要求和重点任务,必将指导新时代治蜀兴川各项事业不断发展进步。

当前,全省上下正以昂扬奋进姿态推动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落地落实。为帮助大家深入学习领会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大会决策部署上来,川观新闻、川观智库特别邀请起草组成员对报告进行深度解读。敬请关注。

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四川

刘志诚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作出科学安排、系统部署。会议充分肯定法治四川建设取得的显著成效,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需靠法治提供保障,要求全面推进法治四川建设,以法治软实力提升区域竞争力。这既是对四川法治建设一以贯之的纵深部署,更是站在迈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新征程的高度对四川法治建设的全新定位,充分体现了省委坚定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续写“中国之治”四川篇章的政治定力和坚定决心。

一、坚持治蜀兴川重在厉行法治,为迈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新征程奠定坚实法治根基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省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把全面依法治省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和关键性工程,注重在服务国家战略全局和推动全省发展大局中谋划法治、厉行法治,注重在人民群众所期所盼所愿中建设法治、提升法治,强力推进中央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在四川落地开花。

(一)健全全面依法治省工作格局,党对法治建设的领导进一步加强。将法治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推进、同督促、同考核、同奖惩,在省市县三级贯通式成立党委法治建设议事协调机构、协调小组及办公室,推动形成“1+4+N”法治工作体系。编制法治四川建设规划、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建成西部法治新高地”的奋斗目标,绘就“十四五”时期法治四川建设总蓝图。将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纳入年度考核,细化量化法治工作考评,开展法治专项督察,法治责任全面压实。

(二)构建立执司守靶向发力机制,法治工作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坚持立良法促善治,出台47件、修改56件、废止9件省级地方性法规,制定12件、修改17件、废止25件省政府规章,治蜀兴川法制体系不断健全。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编制行政执法标准,深化政务公开,严格合法性审核,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全面提升。加快推进执法司法责任体系改革和建设,规范执法司法权力运行监督,扎实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纵深推进禁毒人民战争,创新开展“万案大评查”“诉源治理”,探索建立执法司法态势监测指标体系,执法司法公信力进一步提升。全面实施“七五”普法,深化拓展“法律七进”,创新开展“法治四川行”一月一主题活动,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全面建成。创新开展全面依法治县示范试点暨示范推动解决法治建设八个具体问题,合力破解法治领域突出问题,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三)推进法治与中心工作有机融合,法治服务保障作用进一步发挥。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强川渝协同立法、联合执法、联动司法、一体普法,打造川渝法律服务联盟,川渝执法司法一体化建设深入推进。聚焦高质量发展,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纵深推进简政放权,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创新建立“天府中央法务区”,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聚焦绿色低碳发展,开展赤水河流域保护云贵川三省共同立法,成立四川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法庭,推进生态环境跨区域司法协作,长江黄河上游生态环保执法司法力度全面加强。聚焦城乡基层治理,出台乡村振兴法治工作规划,纵深推进涉藏州县依法常态化治理,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确保了全省社会大局持续安全稳定。

回首五年历程,我们深刻感受到,治蜀兴川重在厉行法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必须持续深入推进法治建设,不断夯实法治根基,营造更安全的政治环境、更稳定的社会环境、更公正的法治环境、更优质的服务环境。

二、把握发展大势发挥法治优势,奋力扛起推进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法治担当

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形势严峻复杂,风险挑战前所未有。迈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新征程,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在落实中央部署、适应外部形势、匹配发展要求、回应人民期盼、满足治理需求等方面面临的要求更高、承担的任务更重、肩负的责任更大。

(一)迈步现代化建设新征程需要更自觉的法治担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向前推进一步,法治建设就要跟进一步。开启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同步迈入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以法治中国建设“一规划两纲要”为蓝图的新阶段。省委自觉肩负时代重任、担当历史使命,奋力迈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新征程,在法治四川建设领域作出全面部署,要求全面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奋力“建成西部法治新高地”,全面提升法治软实力。

(二)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更有力的法治护航。当前,全球经济低迷、发展动力收紧,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挑战与压力倍增。这要求我们必须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深化法治领域改革,完善法规规章制度体系,加强涉外法治工作,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打通经济循环堵点,以高质量法治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

(三)创造更安逸生活需要更高效的法治服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实现共同富裕、维护公平正义、便利群众生活,要求我们始终践行法治为民宗旨,紧扣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系统研究谋划、务实推动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法治领域突出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用法治守护更加幸福安逸生活。

(四)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需要更坚实的法治保障。稳定是发展的生命线。有了稳定的社会环境,才有百姓的幸福安宁、社会的发展进步。当前,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许多新挑战新考验,无论是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还是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无论是纵深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还是强化涉藏州县依法常态化治理,都需要更好发挥法治定分止争、维护稳定的作用,以法治方式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切实把法治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和发展动能。

三、全面提升治蜀兴川法治化水平,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党代会科学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的宏伟蓝图,对全面推进法治四川建设提出更高要求。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锚定“建成西部法治新高地”目标,沿着党代会明确的方向和法治四川建设系列规划绘制的路线,紧紧围绕“讲政治、抓发展、惠民生、保安全”的工作总思路,坚持法治四川、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普法联动发力,着力破解法治领域突出问题,推进法治四川建设达到更高水平。

(一)高举习近平法治思想旗帜,切实增强循法而治的政治引领。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四川,必须坚定高举习近平法治思想伟大旗帜。一要强化思想引领。深入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大学习大培训大宣讲”,准确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理论特质和实践要求,坚决贯彻党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决策部署,坚定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穿到四川法治建设的全过程、各方面。二要压实法治责任。健全完善党领导全面依法治省的组织体系、制度规范,动态完善“关键少数”法治建设权责清单,细化量化法治建设考核评价,加大法治建设在政绩(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中的权重,建立法治督察与纪检监察监督协作配合机制,压紧压实各级各部门法治建设主体责任。三要创新法治实践。全面推广应用“1+8”示范试点成果,扎实开展法治政府示范创建,全覆盖推广“法治账图”,全流程健全行政执法标准体系,完善执法司法权力制约监督体系和规范运行机制,纵深推进党委依法执政、政府依法行政、司法公正为民、社会依法治理,将博大精深的法治思想转化为厉行法治的生动实践。

(二)紧紧围绕省委重大战略布局,以高质量法治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四川,必须坚持在服务高质量发展中找准坐标定位,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一要高质量推进川渝法治一体化建设。聚焦“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引领高水平区域协调发展”,加强区域立法协同、执法监督联动、区域司法协作和法律服务一体化供给,推进川渝两地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协同优化,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川渝协同样板,服务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等改革实践,助力“一极一源、两中心两地”建设。二要高质量推进经济法治建设。聚焦“建立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经济体系”,围绕“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统筹推进宜宾三江中心法务区等区域法务中心建设,优化配置法治资源;建立便捷高效、多元通畅的知识产权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探索实施知识产权恶意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规范“四新经济”监管,深化“法企共建”,强化企业合规管理,推进全省统一的企业投诉平台建设,依法平等保护市场主体权益;推进天府中央法务区高质量发展,加强涉外法律服务,打造西部法律服务集群,以法治软实力助力“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创新建立重大项目法律顾问制度,为项目建设提供一站式全程法律服务。三要高质量推进生态文明法治建设。聚焦“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推进低碳发展领域立法,加强跨区域跨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协同立法和联合执法,推进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等制度创新,加强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加强环境公益诉讼,打造川西北生态法治示范区,用法治红线守护生态绿线。

(三)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需求新期待,厚植人民至上的法治情怀。“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这是法治中国建设的价值依归。一要坚持法治为民。把人民满意作为检验法治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探索建立法治建设第三方评估制度,开展人民群众法治满意度测评,加强重大问题法治督察,常态化开展人民群众最不满意行政执法突出问题承诺整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的新要求新期待。二要坚持法治惠民。完善教育、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公共卫生等领域地方立法,加大食品药品、公共卫生、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安全生产、劳动保障、城市管理、交通运输、金融服务、教育培训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司法力度,大力推动法律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健全全生命周期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抓实抓好司法救助、法律援助,切实强化共同富裕法治保障。三要坚持法治安民。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加强基层政权治理能力建设,完善立体化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健全扫黑除恶长效常治机制,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畅通群众利益表达、协商沟通和救济救助渠道,让城乡更安宁、群众更安乐。

(四)坚持统筹发展与安全,夯实筑牢安全稳定的法治防线。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一要依法预防处置重大突发事件。加强应急体系建设,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对征收、征用、救助、补偿和信息发布制度,完善各类应急举措的处置程序和协调机制,加大应急执法力度,特别是要依法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增强超大城市治理韧性,切实提升依法应对处置能力。二要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完善预防性法规制度,加快推进数据安全、平台经济等新兴领域立法,加强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执法监督,依法治理平台经济领域资本无序扩张、垄断经营、数据滥用等问题。严格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充分发挥合法性审查、公职律师、政府法律顾问职能作用,为地方政府担保债务、地方金融机构投融资等经济活动把好“法治关”。聚焦楼市调控、教育“双减”、金融等重点领域,综合运用政策、执法、司法等手段开展“精准拆弹”,防止风险外溢。三要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全面推进“八五”普法,大力实施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深化“诉源治理”,构建“普法为先、重在调解”的“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推进矛盾纠纷前端化解。积极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加强网络空间依法治理,深化涉藏州县依法常态化治理,巩固彝区禁毒防艾成效,切实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

文章关键字: 推进 四川 建设 全面 法治 编辑:李玉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