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听网   > 正文

人从众人从众人从众!四川的博物馆为什么这么火?

发布时间:2023-06-27 11:53:20 稿件来源: 川观新闻

川观新闻记者 吴晓铃

端午小长假,成都博物馆再次迎来如潮游客,3天接待观众超过6万人次。在博物馆大门外、在《汉字中国──方正之间的中华文明》特展赵孟頫的《兰亭序》前,无不排起长队。

博物馆热并非只出现在成都博物馆。仅端午3天,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吉金万里——中国西南地区青铜文明展”吸引了3.5万观众打卡;成都杜甫草堂有近5万人次观众参观,全省博物馆接待观众超过63万人次。这种热度也并非只是今年端午的特例,也出现在春节、国庆、五一等多个公共假期以及博物馆特展举办时。

四川的博物馆为什么这么热?记者调查了解到,这背后不仅是四川高品质的文物资源对公众的持续吸引,也是博物馆持续推出主题鲜明的特色临展,还是资源共享、集结全国明星文物带来的持续看点,更是国人文化自信不断增强的生动缩影。

观众排队进入成都博物馆(成都博物馆供图)

主题鲜明 在展览中触摸5000年中华文明

6月24日早上8点,端午小长假最后一天,成都博物馆外依然排起长队。广州游客曾惠娥把一家四口的成都游最后一站放在成都博物馆看“汉字中国”特展。“听说展览串起了汉字的起源和发展的全过程,我想让孩子来感受一下我们汉字源远流长的历史。”

这正是一个优秀的博物馆特展所表现出来的吸引力。近年来,四川各大博物馆以先进的策展理念和视角,频频推出主题鲜明、特色十足的展览,持续吸引着公众关注。

长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以此为切入点,四川博物院2021年推出了“山高水阔 长流天际——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特展”,以数量庞大、种类丰富的文物,集中展现了商周时期长江流域巴蜀、荆楚、吴越三大文化圈波澜壮阔的独特风采和魅力。

一座三苏祠,可以看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2022年底,四川博物院继续策划推出了“高山仰止·回望东坡”苏轼主题展,不仅勾勒了“一门三杰孕于蜀”的历史背景,更展示了苏轼在治国理政、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及其精神品质。

这两大展览,前者入选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后者同样引来观展热潮。成都博物馆近年推出的“百年无极——意大利国家现当代美术馆藏艺术大师真迹展”以及此前策划推出的《丝路之魂:敦煌艺术大展暨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文物特展》等临展,同样受到公众欢迎。尤其是“丝路之魂”特展,更是创下了3个月观众人次超过100万的火爆纪录。

“近年来,国人的文化自信日益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在此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博物馆从不同角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源远流长、博大精神的中华文明,自然引起公众强烈共鸣。”四川省博物馆学会理事长盛建武表示。

底蕴深厚 灿烂巴蜀文化魅力十足

这个端午小长假,来自杭州的游客袁朗在四川留下了小小的遗憾,因为三星堆博物馆闭馆,他未能前往参观,“等新馆开放,我一定要去一次。”

在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文博二级研究员、福建博物院原院长吴志跃看来,巴蜀文化在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三星堆、金沙、武侯祠、杜甫草堂……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以及不同种类的博物馆,成为吸引国内外游客的法宝之一。

1986年,三星堆一、二号祭祀坑一醒惊天下。尤其2021年3月三星堆新发现的6座祭祀坑公布考古新发现,包括铜罍座倒立鸟足顶尊神像等大量“奇奇怪怪的文物”吊足了公众胃口。人们发现,在中原青铜器的庄严、肃穆外,远在西南的三星堆创造的青铜文化竟然如此浪漫和充满想象力。三星堆博物馆副馆长朱亚蓉告诉记者,今年“五一”假期,三星堆博物馆连续4天门票被一抢而空,仅最后一天有少许余票。即使在工作日,博物馆展厅熙熙攘攘也成为常态。

记者了解到,中国禁止出国(境)的文物共有195件,其中有6件在四川。除此外,四川的博物馆还拥有大量珍贵文物,“吸睛”能力不俗。西南地区龙头大馆四川博物院,馆藏文物超过35万余件,既有极具地方特色的东汉说唱俑,也有反映古蜀人独特审美情趣的西周象首耳卷体夔纹青铜罍;既有宋徽宗赵佶的真迹《腊梅双禽图》,也有五代前蜀皇帝王建的玉大带等文物。

网红博物馆成都博物馆的馆藏也颇有特色,汉代石犀反映了2000多年前蜀守李冰修建都江堰泽被天府的历史,汉代织机模型更是2000多年前四川的蜀锦织造技艺全球领先的直接证据。

不仅如此,四川还拥有中国皮影博物馆、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中国彩灯博物馆等3座“国字号”博物馆,一级博物馆数量达12家。

展陈灵活 博物馆硬件提升让文物活起来

很多爱逛博物馆的观众注意到,如今的博物馆早已脱离了曾经的“高冷”,变得越来越亲民。展厅虚拟漫游、文物3D建模、游戏互动体验……大量新技术的运用,让文物变得更加鲜活可触。博物馆爱好者陆璐曾打卡过大英博物馆、卢浮宫等世界知名博物馆,她告诉记者:“可以说,四川以及国内的部分博物馆,在展陈和与公众互动方面,已经超越了一些世界知名博物馆。”

在成都博物馆,5G+VR全景直播支持在线博物馆漫游,观众足不出户便能实现“想去哪里去哪里”。在闭馆前的三星堆博物馆青铜馆,巨大的裸眼3D屏幕持续播放世界各地青铜文明的发展历程,视觉效果相当震撼。

新技术的运用带来了不一样的视觉效果,博物馆的互动设计更是增加了观众的体验感和参与感。在四川博物院的“远古四川”展厅,观众可以在电子显示屏里体验打制旧石器;碰到疑问,屏幕里还有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著名古人类学家高星答疑解惑。在张大千艺术馆,观众还可以参与根据敦煌壁画《劳度叉斗圣变》设计的体感游戏,体验斗法的乐趣。在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再现金沙”VR眼镜、“考古时空门”祭祀区虚拟漫游等沉浸式项目,不仅可以让游客了解遗址的历史,还能感受考古发掘的乐趣。

不仅如此,包括四川博物院、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等多家博物馆在展陈提升中,开始大量使用低反射玻璃,让观众分分钟告别拍照反光的尴尬,实现和文物的无阻碍观赏。博物馆的灯光提升也让展陈效果如虎添翼,在三星堆博物馆综合馆,30多个出光角度很窄的小射灯,让青铜大立人更显高大肃穆;永陵地宫的照明大量运用光纤,既保证了观众参观的光线,也屏蔽掉了可能损失文物的紫外线。

资源共享 重磅文物集结让展览更有看点

每一个备受追捧的特色临展背后,都有明星文物集结带来的号召力。在当下,全国博物馆资源共享、联合办展的策展模式,让一站式欣赏全国各地的国宝文物不是梦。

《汉字中国——方正之间的中华文明》特展除了赵孟頫的《兰亭序》,辛弃疾的唯一传世真迹《去国帖》以及国宝级文物敦煌遗书等纷纷亮相;此前“丝路之魂”特展上,湖北省博物馆镇馆之宝越王勾践剑和吴王夫差矛、南京市博物馆镇馆之宝七宝阿育王塔以及内蒙古博物院镇馆之宝鹰顶金冠饰等国宝,也同时参展;四川博物院的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特展一级文物多达209件,湖北曾侯乙编钟的“姊妹钟”、擂鼓墩二号墓编钟以及宝鸡青铜博物院收藏的秦公镈都“出差”来蓉。

在四川博物院、成都博物馆、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引进的外展中,还能看到梵高、莫奈等国外著名画家的真迹以及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的佛教艺术。“这种展览模式从满足公众‘看稀奇’开始,吸引公众走进博物馆。最终,会有一部分观众爱上博物馆。”四川省文物局博物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国家高度重视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四川乃至全国博物馆在展览选题、内容设计、展览形式、研学服务甚至文创开发等方面都有了较大提升,最终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博物馆。”吴志跃表示,“这也反映出当下国人越来越热爱传统文化、注重文化修养的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汉字中国──方正之间的中华文明》展览统计显示,85%以上为年轻观众,逛博物馆已成为很多年轻人的生活方式。

文章关键字: 四川 文物 博物馆 特展 观众 编辑:孙可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