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听网   > 正文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贡献泸州人大智慧和力量

发布时间:2023-07-04 11:52:17 稿件来源: 泸州日报

当前,泸州正在奋力实施“一体两翼”特色发展战略,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新时代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如何促进泸州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摆在市九届人大常委会面前的一道课题。

今年以来,在省人大常委会的有力指导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泸州市人大常委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人大代表“进家入站”、助推普惠托育试点、闭环式全链条监督、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等多项工作中成功破题,为推进我省民主法治建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贡献了泸州人大的智慧和力量。

中国酒城·醉美泸州。

地方立法

盯紧“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

与泸州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泸州市物业管理条例(修订草案)》,目前已通过市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第一次审议。修订中的条例针对物业管理活动中的难点、痛点大胆创新,多项规定开全国先河,这正是市人大常委会开门修法的结果。

今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盯紧立法“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提升立法质量,推动地方立法走深走实。

目前,《泸州市基层社会治理网格化促进条例》《泸州市文化旅游业融合促进条例》两部法规已经展开预调研。市人大常委会先后赴市内7个区县摸底调研,并前往江苏省徐州市、扬州市、泰州市及浙江省衢州市等地考察,召开调研座谈会16次。密集的考察、座谈,目的正是夯实立法“最初一公里”。

为杜绝立法一立了之,市人大常委会尝试探索地方性法规“全生命周期”管理,推进地方性法规进入执法、融入司法、列入普法、纳入监督,推动立法走实“最后一公里”。

人大监督

提升“精度”“温度”“力度”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火热,怎样紧扣人大工作贡献人大智慧?泸州市人大常委会主动作为,联合重庆市江津区、永川区人大常委会集中视察“巴蜀鱼米之乡”共建情况,形成的专项工作情况报告得到省人大常委会肯定。

今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聚焦经济发展、回应群众关切,提升监督“精度”“温度”“力度”,实现监督工作质效双提升。

紧扣市委“一体两翼”特色发展战略,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审议国土空间规划等专项报告、视察调研“一体”制造业高地建设等,用法治力量护航高质量发展。联合宜宾市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组团建设川南省域经济副中心情况,《关于推进宜宾、泸州组团建设川南省域经济副中心的调研报告》受到市委高度重视并转化为政府工作举措。这是市人大常委会提升监督“精度”的具体体现。

今年2月,全省首家产业园区普惠托育园——四川泸州白酒产业园区天骄托育园正式开园,真正让职工实现了“带孩子上班、陪娃娃回家”的愿望。正是市人大常委会有“温度”的监督推动,托育园成功开办。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下深水助推普惠托育试点,提出的“1573”普惠性托育工作模式写入市政府《普惠托育试点工作方案》。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助推出台普惠托育各类政策37个,全市普惠托育机构从2021年底的22家增长到241家、普惠托位从1512个增长到10706个。

四川泸州白酒产业园区天骄托育园是我市第一批普惠托育示范项目。

今年2月,市人大常委会首次对41名任命人员进行“全覆盖”述职测评、首次对7名向常委会口头述职人员进行现场电子表决满意度测评,并将测评结果向市委报告,作为干部管理的重要参考,人大监督“力度”实现再提升。

代表履职

“三个为民”擦亮底色

今年以来,泸州市人大常委会围绕提升为民履职水平、拓宽为民代言渠道、增强为民服务实效,着力推动人大代表履好职、有作为。

依托四川长征干部学院泸州四渡赤水分院等阵地,市人大常委会分层分类制定全年代表学习培训计划,成功举办省、市人大基层代表首次履职培训,积极推动全市人大代表培训全覆盖,提升代表为民履职水平。

5月4日,2023年省、市人大基层代表履职培训班在四川长征干部学院泸州四渡赤水分院开班。

随着“我为群众办实事——人大代表在行动”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市人大常委会广泛组织五级人大代表发挥优势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题2668件次。在126个“代表之家”、820个“代表联络站”建设运行的基础上,市人大常委会常态化推动代表“进家入站”,目前30名市级领导以人大代表身份分别联系1个社区代表联络站和1个村代表联络站,近万名五级人大代表接待走访群众12060人次、收集意见建议4157条。一组组数据表明,人大代表为民代言渠道正在不断拓宽。

市人大常委会修订《泸州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工作办法》,建设代表建议网上办理系统,通过建立考评机制等方式,促进代表建议处理全流程信息化、透明化,充分激发了代表履职动力和建议办理单位的积极性。

文章关键字: 泸州 代表 人大代表 泸州市 人大常委会 编辑:孙可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