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听网   > 正文

实干笃行·大省勇担当丨打赢“翻身仗” 四川经济向“质”而行

发布时间:2023-08-21 18:14:16 稿件来源: 央视新闻

中国经济期中考,四川交出的答卷殊为不易。

上半年,四川省GDP为27901.01亿元,同比增长5.5%,经济总量在全国居第6位。

前有标兵、后有追兵,四川承压前行、奋起直追,扭转多项经济指标落后的态势,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了从低于全国到追平全国,甚至部分指标超过全国,打赢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高质量 质“进”量“保”

干,是四川的重要特质。

从崇山峻岭中干出“大三线”,也能走遍全球,把川菜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放在更长时间和更大空间中考量,会发现,这份“干”出来的成绩单颇有意义。

四川是我国战略腹地,也是新时代改革开放前沿。

古时,它乃兵家常争之地;抗战时期,成为中国工业、文化资源转移的主阵地;三线建设时期,全国八分之一的工业投资汇集于此。

直到今天,四川在中国经济的版图依然不同寻常:它是西部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全年经济总量跨入5万亿门槛的省份,是全国最大清洁能源基地、三大动力设备制造基地之一,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入川考察调研,“我们走到今天这一步不容易,都是拼来的。同时,我们不能满足于此,还要勇往直前,更上一层楼。”2022年6月考察期间,总书记如是强调。

统筹好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解决工业结构“大而不强”的问题,正是四川的攻坚方向。

去年底,在部署今年经济工作重点任务时,四川把“高质量发展”摆在了首要位置,提出“要确保经济总量‘保位’,高质量发展‘进位’”。

几天后的2023年1月3日,四川高规格举行一季度重大项目现场推进活动。作为今年全省经济工作的“起手式”,现场推进的重大项目共423个、总投资7483.7亿元,“新能源、新装备、未来产业”居多,传递出新的一年四川“稳量提质”的新思路。

知行合一,进则思变。

拥有优质锂矿资源的遂宁,最高峰时集聚的动力电池上游企业占比近七成,产业链前后端严重失衡。四川射洪经开区管理委员会负责人刘冰万面前,摆放着一叠厚厚的企业落户推荐材料。他坦言,以前收到材料,大家第一反应是非常高兴。现如今,更多在冷静思考:“这个项目引领性够不够强?是不是能补齐短板弱项?”

围绕产业链关键环节和缺失环节,今年上半年,四川靶向引进一批特色优势项目卡位入链,布设功能区。上半年,制造业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6.6%;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6%,高于规上工业增速7.3个百分点。

向“新”而行的四川经济,正处于加快追赶、持续恢复的上行通道。

天府之国 只此青绿

绿,是四川的浓重底色。

灵山秀水聚蜀地,大渡河、金沙江、雅砻江三大水系理论蕴藏量1.43亿千瓦,占到全国四分之一,水电装机量相当于4个三峡电站。中国每100度水电,28度来自四川;每生产100立方米天然气,24立方米出自四川。“绿电大省”的名号实至名归!

今年七月,习近平总书记入川考察调研期间,谆谆叮嘱:“四川是我国发展的战略腹地,在国家发展大局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要科学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促进水风光氢天然气等多能互补发展。”

“富水缺煤、丰气少油、风光无限”,这就是四川的能源资源禀赋。四川全省发电量中,水电高达近八成。枯水期时,发电蓄电能力减弱,叠加激增的用电需求,便会出现供需失衡。2022年夏天,持续高温干旱天气造成的“缺电”,就暴露了能源结构单一、靠天吃饭的短板。

痛定思痛,四川重新编制了电源电网建设规划,总投资达到7600亿元。推动“水、光、蓄、储+数字能源”一体互补发展。

不久前,全球最大的水光互补项目——雅砻江柯拉一期光伏电站在四川甘孜州并网发电,标志着全球首个百万千瓦级“水光互补”电站正式投产。水电、光电联合“打捆”输送到国家电网,并能根据天气变化互补调剂,平抑光伏电站发电功率的随机性和波动性。

川西海拔4600米雪山上的充沛阳光,点亮成都大运会的璀璨灯光,也能满足70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需求。

水风光互补开发,还将再形成四个三峡电站的装机容量。

握指成拳 聚合裂变

聚,是四川的精神内核。

四川人爱热闹,两个四川人,摆起龙门阵,三个四川人,火锅能整起,四个四川人,就可以凑一桌麻将……

四川不少城市都有雄厚的工业基础,如何才能握指成拳,发挥集聚效应?

东方电气是德阳风电产业的龙头企业,以往,大到最核心的机架、轮毂,小到一个螺丝,都得企业亲力亲为,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对生产造成巨大影响。对此,交付中心副主任石秉楠很无奈,“一年要有七八款新产品推出,而且现在市场上要求我们价格要更低,交期要更短,而且市场上还提出了一些个性化的要求都需要满足。”

独木不成林,孤掌难共鸣。

四川鼓励主导产业培育发展方向一致、产业链供应链协作密切的市州,联合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

成都和德阳率先牵手,组建高端能源装备产业集群创新中心。2800多家能源装备企业集聚于此,形成“头部+配套”“研发+制造”“总部+基地”的发展模式。不同商业链、供应链合理分工、高效合作。龙头企业可以心无旁骛地做“领头羊”。集群已经自主研制“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关键设备、白鹤滩水电机组、13MW海上风电机组等一批国之重器,年产值突破2000亿元。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

从历史深处走来,四川的面貌日新月异。

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入川考察时强调,“四川要进一步从全国大局把握自身的战略地位和战略使命,立足本地实际,明确发展思路和主攻方向,锻长板、补短板,努力在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殷殷嘱托,寄予厚望。

老底子如何焕发新活力?

今年初,四川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实施制造强省战略。推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能源化工、食品轻纺、医药健康等六个优势产业营业收入翻番。实施“贡嘎培优”和“珠峰攀登”计划,培育一批千亿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

83GWh,这是2022年四川省动力电池的产量,能满足近170万辆纯电动汽车的装机需求,占到了全国总产量的六分之一。上半年,这个数据再次被刷新,猛增58.9%。而就在几年前,这个产业在四川还是一片空白。

不久前,动力电池出货量最大的宜宾成立了一个新部门——“动力电池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局”,把招商局,汽车产业局和工业服务局的相关工作人员,都安排在了同一个办公室里办公。

高效的联动机制,带来的是大项目的快速落地,今年前八个月,宜宾新签约48个动力电池产业项目,总投资达1013亿元。

四川全省也正在加快串珠成链,打造动力电池的全产业链布局。预计到2025年,全省动力电池产能有望达到400GWh,带动全产业链产值超6000亿元。

对于下半年的工作,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总规划师韩斌写下了“新突破”这个关键词,他透露,未来四川将打造一批世界级产业集群,做大做强3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建设23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围绕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

莫道蜀道难,早有勤行人;

深厚的历史底蕴、不服输的川人气质,汇聚起强大精神力量,正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四川答卷!

四川,雄起!

(总台央视记者 陈钰洁 钟陟悦 四川总站 四川台)

文章关键字: 四川 能源 互补 集群 动力电池 编辑:王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