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听网   > 正文

“走读中国”13国外媒记者走进成都 解锁成都治水“黑科技”

发布时间:2023-09-11 15:03:23 稿件来源: 环球网

因水而生、依水而兴、以水而荣……作为一座滨水之城,成都的发展离不开锦江水系这条活力之源,也离不开对公园城市建设的不断探索。

9月8日,“走读中国”中外网络媒体交流活动在四川省成都市继续举行。17名来自亚太地区的外国媒体记者参加“锦江绿道成果发布暨绿道骑行启动会”,见证锦江绿道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走访参观下河心村闸坝和成都市河湖保护智慧水务中心,参加“水域治理赋能城市发展”主题座谈会,与水务专家们共同探讨水资源短缺世界性难题。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之后,外国记者们对在高科技加持下水域治理给城市带来的巨大改变留下深刻印象,纷纷表达对成都的喜爱,并在互动游戏中集体与成都签下“城市婚书”,承诺“誓愿此生携家眷挚友再访美丽蓉城!”

外媒记者骑行世界最长绿道 大赞成都公园城市让其入迷

“成都天府绿道可以说是自行车道和绿色风景的结合。我很享受在这里骑行。”《越南之声电台》世界频道英语处副处长Ho Hong Hanh在骑行中激动地分享。

9月8日上午,外媒记者参加了由中国公共外交协会、环球网主办,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2023年走读中国成都站之“锦江绿道成果发布暨绿道骑行启动会”。他们零距离触摸锦江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感受到成都在生态环境治理和提升民生福祉方面取得的进步。

锦江绿道是世界规模最大的绿道系统——天府绿道体系中的核心“一轴”,由中交集团承建,目前已实现220公里全线贯通,打造滨水慢行街11条、特色街区25条,并串联起沿线23个公园、170个林盘景区,呈现“一江锦水、两岸融城”的大美形态。

“走读中国”外媒记者在锦江绿道成果发布暨绿道骑行启动会的合影

环球网执行总编辑石丁在致辞中表示,绿道是记录成都发展、传承天府文脉的一条纽带,对于来到成都的客人而言,绿道骑行是打开这座城市的快捷键。本次活动使外国记者有机会深入感受成都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希望大家用镜头记录所见所闻,用文字讲述生动的中国故事。

中交集团企业文化部执行部长、新闻中心主任查长苗介绍:“六年来,中交建设者在流域治理、绿道建设、智慧水务、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等领域久久为功,成功打造‘最美绿道’‘江滩公园’‘夜游锦江’等公园城市名片,探索出公园城市建设的“中交范式”,惠及成都城区及锦江流域2000多万人口,为成都市民展开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城境业融合共生的公园城市美好画卷。”

成都锦江绿道建设投资集团总经理朱劲松介绍了绿道建设六年来在水环境治理、公园景观提升、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他表示,六年来,公司重点开展了截污、清淤、补水“三大攻坚战”,锦江水质明显改善,成为长江上游治理的好典范。与此同时,大力推进河岸景观建设,累计提升了近150万平方米的绿地面积。一批高品质的河滨公园陆续建成,如合江公园、江滩公园等,为城市增添了无限魅力。

中交天航局西南公司总经理李苗发布了锦江水生态治理与绿道建设的主要成果:总长约220公里的天府绿道核心“一轴”——锦江绿道已实现全线贯通;成都锦江成功入选全国第一批示范河湖;成都“夜游锦江”入选全国沉浸式文旅新型业态示范案例;锦江流域综合治理在水质提升、航线通航、全流域智慧治水方面得到重大突破。

“走读中国”外媒记者参观江滩公园

启动会后,外国媒体记者参观了成都市最大滨水活动场所——江滩公园,欣赏了苍鹭翩跹、处处花香的优美生态环境。

“自从来到中国,我看到了中国在帮助解决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问题上所做的大量努力。”巴布亚新几内亚《信使邮报》记者Claudia Tally在参观江滩公园后分享道,“江滩公园生态厕所所运用的水净化系统就是一个解决方案的范例。如果世界各国都采用类似系统,将大大助力建立更加生态的生活方式。”

作为锦江绿道串联的23个重要公园之一,江滩公园不仅设置了滑板运动场、游泳池、沙滩、沙排场、皮划艇等运动设施,还关注生态环保、动植物生态环境建设。坐落锦江边上的生态厕所“锦江阁”有着竹编式精致外观和国内先进的污水处理系统,经过处理排出的水可直接排放或用于绿化浇灌,也可用于循环冲洗。按照每天1000人次使用,一年可节水超过2000吨,减少污水排放超过2500吨。

“走读中国”外媒记者在天府绿道骑行

随后,记者来到天府绿道重要节点——桂溪公园,在碧波荡漾的锦江一畔开启了约3公里的骑行之旅,环球网开启的“在熊猫之都骑行世界最大绿道系统”直播完整地记录下这一盛况。

“我学会骑车啦!”尼泊尔《新报》记者Manju Telor的骑行首秀献给了天府绿道。从颤颤巍巍到游刃有余,Manju仅用20分钟便学会了驾驭山地车。

直播在海外引起广泛关注。截至目前,《人民日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中国驻意大利大使馆、驻印度尼西亚大使馆、驻菲律宾大使馆、驻苏丹大使馆、驻墨西哥大使馆、驻巴哈马大使馆、驻马赛总领馆、驻大阪总领事薛剑等海外社交媒体账号纷纷转发,直播视频播放量累计超百万。

“走读中国”外媒记者为新婚夫妇送上甜蜜祝福,展示与成都签订的婚书。

在沿途的婚姻登记处、环球中心南侧湿地等地,记者们在欣赏美景之余,参与了多个互动游戏,体验签订“城市婚书”、学习四川话等富有本地特色的项目。

在各国语言撰写的“我爱你”心形雕塑下,外国记者们与成都签订中式古代婚书,约定“以锦江为媒,以绿道为聘,愿与成都这座城市缔结连理。”随后,记者们大声高喊“成都,我爱你”,集体为前来领证的新婚夫妇送上甜蜜的祝福。“我和成都结婚啦!”巴基斯坦记者Ali Abbas非常激动,直言“成都归我啦”。

直播结束后,外国记者纷纷表示“一路风景宜人!”“对成都绿道印象深刻。”“如果有朋友来成都,一定会推荐来这条世界级的绿色长廊体验骑行。”

智能水域机器人惊艳登场 生态治理开启智慧时代

“走读中国”外媒记者走访锦江下河心村闸坝

“锦江上游到成都的出口处150公里期间有大约40米的落差。枯水季河床露出,游船无法通过,我们建造了闸坝,让游船可以通过,让水面与市民更加亲近。”9月8日下午,记者们来到锦江下河心村闸坝了解成都水域治理成果,中交集团企业文化部执行部长、新闻中心主任查长苗热情地讲解道。他说,秉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中交集团通过河流的治理,将水由劣五类水变成三类水,沿着锦江两岸打造出休闲公园和广场,让河流重新回归人们的生活中。

中交集团查长苗为在锦江下河心村闸坝记者们热情地讲解

智能水域机器人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智能化正在渗透各个领域。智能水域机器人在锦江闸坝亮相,惊艳了“走读中国”外国媒体记者团,大家纷纷围观拍照,向讲解人员提问。

这批智能水域机器人由中交天航局引入锦江流域生态治理,它们犹如水中的“扫地机器人”,能够在水面自动巡航,对河面漂浮物进行清理。机器人船身配备多种智能感知设备,可对水质、流量等进行实时监测,所获取的数据将上传至智慧水务管理平台,为流域治理提供数据支撑。

与传统人工打捞相比,智能水域机器人工作效率更高、持久力更强。一台机器人的日常工作量相当于5艘人工船只。它只需要5小时充电,就可持续工作8小时以上,电量不足时还可自动返航充电。

“利用高科技实现河道智慧化治理是一项伟大的创新,可以帮助保持我们的水系统清洁。”巴布亚新几内亚《信使邮报》记者Claudia Tally表示,这种创新尝试令她印象深刻,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智能水域机器人的出现代表着锦江流域治理正在蓄力迈向智慧化新时代。未来,在科技与生态的双轮驱动下,这条古老的母亲河必将焕发出更加澄清的新生机。

智慧流域管理平台打造样本 为全球水域治理提供方案

9月8日下午,来自亚太地区13个国家的17名外国媒体记者走进位于成都生态文明建设主题公园内的成都河湖保护和智慧水务中心,参加“水域治理赋能城市发展”主题座谈会,深入了解科技助力下的成都智慧水务。

“走读中国”外媒记者参加“水域治理赋能城市发展”主题座谈会

成都河湖保护和智慧水务中心是成都市打造的科技治水、智慧管水的“最强大脑”,核心是中交集团为成都量身定制的锦江智慧流域管理平台。座谈会上,中交天航局西南公司副总经理张祎围绕生态“监测仪”、安全“报警器”、水资源“调度中心”、航道通航管理四大功能,详细介绍了智慧流域管理平台。这四大功能实现了对锦江流域水资源、水生态、水安全、水经济管理的全方位覆盖,为恢复流域内的自然生态环境、激发流域的经济活力及保护流域2000万人口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重要智慧支撑,是目前中国打造智慧水务和新基建领域的样板。

据了解,该平台分为水资源、水安全、水生态、水净化、水管理和水文化六大板块,是中国西南地区目前最大的水务资源数据共享平台,已接入约17万路大数据,汇聚数据2亿多条,还可实现与成都市大数据平台、气象、水文等部门的数据共享,相当于在电脑上形成了一个1:1复刻的缩小版成都水域地图。

中交天航局生态环保院规划咨询中心主任苏晓杰介绍了中国环境治理的发展历程、取得的进展与改善成效,通过实际案例分享了“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项目,以及流域生态治理的经验。

互动交流环节,外媒记者纷纷表达了对中国智慧水务的赞许,问题如连珠炮般抛了出来,期待水务专家们为本国水域治理支招。

巴基斯坦《城市新闻网》高级记者Ali Abbas提问沟通

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巴基斯坦《城市新闻网》高级记者Ali Abbas问道:“巴基斯坦存在水资源短缺以及水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有什么应对措施?”

对此,相关负责人分享道:“从原水角度,一是进行扩容改造,二是在建和拟建水库。成都依托大量污水处理厂实现水资源再生,可达到四类水质供灌溉、生活用水使用。此外,中国沿海城市还在大力探索海水淡化措施,以便将其用作饮用水。”

“成都的规划者做得非常好,既有现代化的设施,也有生态系统。途经公园时,我看到市民们在跳舞、玩滑板和做运动。人们可以在该地区过上可持续的生活,充分说明了这座宜居城市的魅力。”《越南之声》电台世界频道英语处副处长Ho Hong Hanh表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既是自然财富,也是经济财富,关系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成都智慧水务建设的成功探索为现代化、智能化水域管理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这不仅有利于中国环境与经济的协同发展,也为全球发展中国家的水域治理提供参考,助力各国构建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共同打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家园。

“走读中国”中外网络媒体交流活动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络传播局指导,中国公共外交协会、环球网联合主办。活动还将持续3天,外国记者将深入探访都江堰、三星堆遗址、大熊猫基地等四川特色地标,亲身感受成都、德阳两座城市悠久深远的历史、丰富多彩的文化以及现代化的发展成果。

文章关键字: 成都 公园 生态 绿道 锦江 编辑:李玉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