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泸融心 从“融”而行——写在泸州市融媒体中心揭牌之际
盛夏时节,长、沱两江之畔,今日酒城媒体迎来极不普通的一天——泸州市融媒体中心正式揭牌成立。
泸州市融媒体中心是整合泸州日报社和泸州市广播电视台机构、人员、平台,成立的市委直属正县级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坚持移动优先、内容为王,重构新闻“策采编审推”流程,围绕“互联网+报业+广电”,打造全媒体传播矩阵。
未来已来,唯变不变。今天,我们记着初心与坚守,向“新”而行,从“融”而兴。
从一到多,见证变迁
从泸州日报社、泸州市广播电视台到泸州市融媒体中心,是发展之变、格局之变。这些变化,连接过去与未来——
1984年7月1日,在省辖泸州市成立一周年之际,中共泸州市委机关报《泸州报》在慈善路137号诞生,从此与泸州的发展同频共振;1992年1月1日,《泸州报》更名为《泸州日报》。1984年8月,国家广电部发文批准建立泸州电台、泸州电视台,同年10月1日,泸州人民广播电台试播,酒城有了自己的声音;1985年8月,泸州市电视台试播,酒城光影登上电视荧屏。
一张报纸、一个频率、一个频道,形成了泸州媒体最初的传播矩阵。
2000年之后,泸州媒体矩阵不断“扩容”:2001年9月,《泸州晚报》创刊;2011年3月,泸州晚报新闻网·泸州全搜索,正式上线运行;2012年4月,《酒城学苑手机报》开办;2014年以来,“看见泸州(已更名泸州融媒)”微信公众号、“泸州头条”微信公众号、直播泸州客户端、川江号新闻客户端、酒城e通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陆续上线;2020年4月,泸州人民广播电台和泸州市电视台正式融合为泸州市广播电视台。
今天“,报、台、网、微、端、屏”的全媒体传播矩阵已经形成。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数十年来,一代代酒城媒体人的创业史、奋斗史、奉献史,构成了酒城媒体变迁史。
“那个时候,报纸还是四开四版的黑白小报。报社办公大楼只有临街一面有办公室,靠里一面自三楼以上还是空着的,属于典型的‘半边楼’。”曾在2008年一年内参加过古叙冰雪灾害和5·12汶川特大地震采访报道,并在抗震救灾现场火线入党的老记者徐勤勇于1993年进入泸州日报社工作。31年来,他见证了《泸州日报》从四开四版小报变成对开大报,从周三刊、周四刊变成周六刊,从单面彩报变成全彩报。
“从Beta磁带摄像机到4K高清数字摄影机、数码单反相机和无人机,从电视播放的‘模拟标清’图像变成‘数字高清’图像,从电视的‘大屏’转向手机的‘小屏’……”进入泸州市电视台工作20年,吴疆见证了酒城媒体载体之变、表达方式之变和表现手法之变。
壮岁韶华,尺璧寸阴。
从泸州市首届名酒节到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永久落户泸州,从四川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在泸州成立到西南医科大学获批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从泸州港国际集装箱码头开港运营到绵泸高铁开通,从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四十年来,我们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主流媒体的使命和责任,紧扣时代发展的脉搏,凝聚起推动酒城改革发展的磅礴伟力,描绘出一幅幅新闻与历史交织的风云画卷。
“融”中创造,“合”中提升
从泸州日报社、泸州市广播电视台到泸州市融媒体中心,是时代之变、理念之变,对我们做好新闻舆论工作提出了新担当、新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作出了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战略部署。
面对时代潮流,泸州结合实际,破题开局,推进泸州市融媒体中心组建工作。2023年,泸州市被列为全省首批市级媒体融合发展试点城市。2024年,泸州市被列入中央财政支持中西部地区建设市级融媒体中心名单。
近年来,泸州日报社、泸州市广播电视台纷纷开启媒体转型发展之路,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打造全媒体传播矩阵,为泸州市融媒体中心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2023年7月,市委书记杨林兴在泸州日报社调研时强调,要更加坚定自觉地肩负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深化媒体融合探索创新发展路径,建设媒体宣传主阵地、争当融合创新引领者、打造城市品牌旗舰店、架起服务群众连心桥、甘为精神家园守望人,让正能量更加充沛、主旋律更加高昂。
一年来,我们走出去学、请进来教、坐拢来议、跑起来干,学习“先行者”之优,借鉴“同行者”之长,刀刃向内,破旧立新,纵深推进各项工作。
做大“平台+”。建好酒城e通客户端、办好《泸州日报》、做优泸州电视频道和广播频率、做强“泸州发布”和“泸州融媒”微信公众号、做活“泸州头条”视频号和“泸州市广播电视台”抖音号,搭好泸州新闻网、打造媒体资源共享管理系统,形成“一盘棋”的媒体融合战略新布局。
推动“人员+”。坚持“党建引领、导向为魂、移动为先、内容为王、创新为要、融合发展”的工作思路,在团队构建、文化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持续发力,锻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队伍。
做强“内容+”。信息迅速发布,让受众第一时间获取资讯;多媒体融合,文图音视丰富内容,提高用户体验;多渠道传播,扩大信息覆盖面、提高影响力。
探索“新闻+”。坚持“共建、共享、共融”,充分发挥市级融媒体中心承上启下的作用,积极融入天府融媒联合体,与区县融媒体中心紧密联动、交叉赋能、协同发展,着力打造集“新闻+政务服务商务”为一体的市级主流媒体。
在“融”中创造,在“合”中提升。2023年度,泸州日报社、泸州市广播电视台共有1件作品获得中央网信办“创四优”优秀网评作品、1件作品推报中国新闻奖、15件作品获四川省新闻奖、9件作品获四川省广电节目创新创优奖。今年以来,44条稿件浏览量100万+,单条最高浏览量超2400万。
使命在肩,铿锵向前
从泸州日报社、泸州市广播电视台到泸州市融媒体中心,是思路之变、行动之变,昭示着我们向“新”而行、向“融”而兴的信心和决心。
回顾过去的数十年,从纸与笔、铅与火,到光与电、数与网,我们的每一次改变,是面向历史的致敬传承,也是锚定更高目标的重新出发。
今天,在媒体融合的时代浪潮下,没有了报人、广播人、电视人,我们都是全媒体人。
如何更好地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新时代区域中心城市汇聚力量、凝聚共识?如何更好地讲好酒城故事、传播酒城声音、展现酒城形象?……我们责无旁贷,使命在肩。
“今年清明节,我带孩子到市烈士陵园烈士事迹陈列馆参观,看到1984年11月30日《泸州报》刊登的姚守荣烈士事迹报道被收入陈列馆展览,真实感受到媒体人是时代的记录者。”在泸州日报社工作20年,杨茜采访过纳黔高速通车、西南商贸城开工、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挂牌等诸多影响泸州历史的重大事件。面对未来,她说会继续守住初心,承担起新时代的使命,讲好泸州故事。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融媒体记者不仅是‘六边形战士’,更是新时代泸州故事的记录者、讲述者,出精品、出爆款,依旧是我们不断探索的方向,我将利用好融媒体时代新的工具和平台,更好地将酒城故事讲述给全世界。”从电视民生新闻采编到新媒体短视频记者,从新媒体节目编导到纪录片导演……从业7年,刘常伟经历了多个岗位,拍摄了《洋女婿阿布“吆不到台”》等融媒体爆款产品。他说:“无论平台和岗位如何变化,不变的是对优质选题的深入挖掘、对优质内容的孜孜不倦。”
今年5月19日,“泸州融媒”微信公众号刊发原创推文——《泸州慢生活,CityWalk去》,引来众多网友点赞。文章的作者郭建是一位新媒体编辑。从业7年来,他发现了这座城市许多不曾被发掘的美、不曾被看到的光。他说:“媒体融合的时代,团队多了发现美的眼睛,留意微光的心,用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可以将泸州故事讲得更具生命力。”
“只有实力傍身,才能不惧新兴事物的挑战。”作为一名从业3年的主持人、记者,姜晓禾说,要有足够扎实的功底和保持赤诚的情感,才能更好地面向未来。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
站在新的起点,我们将切实肩负起新使命、新任务,脚踏实地、步履铿锵,高标准、高质量写好新时代媒体融合发展的“泸州答卷”。
记者 刘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