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听网   > 正文

网络中国节·端午 | 驱邪避瘟的“香猴狲”

©大听网原创 发布时间:2021-06-11 17:12:47 稿件来源: 大听网

端午节临近,对泸州人来说,除了吃碱水粽、喝泸酒、挂菖蒲、采青熬水、给孩子洗浴、给岳父岳母送鸭子等习俗外,还有一个那就是小孩子要背“香猴狲”。

“香猴狲”是本地人在做的香囊,以红布为主,缝制成猴子造型,因此称为“香猴儿”“布猴儿”。香囊内放有菖蒲、艾草、藿香、薄荷、紫苏等10多种纯天然的中草药,家中老人为孩子们做好大小不等的“香猴狲”后,让孩子们背在背上,寄以驱邪避瘟、身体健康的美好愿望。

实际上,香囊里面10多种纯天然中草药,可以起到避蚊虫、防毒虫叮咬等作用,这才是“香猴狲”辟邪、免灾、保平安的秘密。

杨丽平大姐是一位专门从事“香猴狲”制作的手艺人。今(9)日,记者在杨丽平家中看到,她先缝好金色布块,塞进棉花,放进用十多味中药制作的药料,缝纫“香猴狲”身体,一个“香猴狲”便成型了;再将药料放进半成品的圆形棉花,红布包紧,“香猴狲”的头便出现了;最后将缝制好的“香猴狲”头与身体进行组合、缝纫,一个金色“香猴狲”便制作完成。

杨丽平告诉记者,做一个正常尺寸的“香猴狲”要花半个小时,如果做一个如耳环般大小的小“猴狲” ,需要更加精细的做工,时间就要更长。

以前的香猴狲,用两块碎步就缝起来了。经过几十年的摸索,杨丽平将“香猴狲”发展成了样式各异、色彩鲜艳的多重造型。如猴狲手牵手、心连心等,品种也有可供佩戴的、吊手机上的、小孩背在背上的等等。如今,杨丽平的香囊猴狲已经申报了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

对于这门传统民间工艺,杨丽平希望能有人来传承。杨丽平说:“除了自己的家人,我也希望有更多爱好针线活的人参与进来,把香囊文化传承下去,我愿意免费教大家,把传统端午文化发扬光大。”

记者 熊振岳 汪恒怡

文章关键字: 猴狲 杨丽平 香囊 10 药料 编辑:贺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