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互联、数智医疗,泸州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位居西部第三
“泸州通过顶层设计、统筹建设、迭代升级,现已构建‘5+5+N’系统构架,健康泸州3.0版本正式上线,30余项健康服务实现‘掌上通办’。”2024年全省卫生健康信息化工作培训班12月4日在泸州开班。培训期间,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市疾控局局长赵秋晒出泸州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的成效。今年,我市名列全国地市级城市卫生健康信息化发展总指数TOP50榜单第19位、西部地区第3位。
检查结果互认
全域互联打通卫生健康数据壁垒
“与3年前相比,泸州的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变化很大。”走进泸州城市大脑信息化展示厅、泸县人民医院、泸县福集镇卫生院实地考察泸州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工作后,德阳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廖珊发出感叹。近几年,泸州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成效看得见、摸得着,全域互联打通全市医疗机构卫生健康数据壁垒,实现医疗数据全面汇聚和资源共享,群众享受到了实实在在便利的医疗服务。
当天,在泸县人民医院远程中心,该院医生实时连线泸县喻寺中心卫生院,为一名患者进行远程会诊。打开泸县人民医院信息系统,可见牛滩镇卫生院、嘉明镇卫生院、福集镇卫生院等发起的会诊申请,泸县人民医院医生在线查看患者检验检查结果后进行远程指导、诊断。
泸县人民医院通过泸州区域远程平台、泸州市智慧医疗大数据平台等外部平台,实现了数据的互联互通、共享利用。
赵秋介绍,泸州于2018年建成的覆盖省、市、县、乡、村五级1857个医疗机构的区域远程平台,累计已经为群众提供远程影像诊断、会诊等服务160余万例。同时,基于泸州市智慧医疗大数据平台建成的区域影像云平台,实现了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全覆盖接入,有效促进医疗机构、群众对影像数据的共享、调阅及查询。
赵秋解释,也就是说,患者在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做完检查,其影像资料可同步上传区域影像云平台,患者可随时查看检查结果,还能将结果转给其他医院专家进行问诊。
泸州市智慧医疗大数据平台目前已接入医疗机构255家,累计采集数据超过110亿条。依托该平台,今年8月,泸州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平台上线试运行,全市实行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之间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二级以下医疗机构认可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这意味着,在满足互认条件的情况下,患者不用再重复做检查。目前,泸州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平台已累计调阅检查检验结果数据4.2余万次,为患者节省费用60余万元。
手机在线看名医
数智医疗让双向转诊无缝衔接
泸县福集镇卫生院医生童兴慧是慢病患者辛锵(化名)的家庭医生。辛锵因头晕不适来院就诊超过三天。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中输入辛锵的身份证号码,他的健康档案一目了然,包括身高、体重、血糖、血压等情况。如若患者需要转诊,医院可填写转院申请单为患者预约转诊医院。患者转到上级医院后可直接入院,无须再挂号。慢病患者就诊后,该院利用慢病随诊系统,打通医共体内医疗和公卫信息,将患者、医生、医院三者互通连接,向慢病患者提供更加全面和连续的健康管理服务。
目前,泸州运用数智转诊平台,已实现患者转诊申请、个人基本信息、诊疗数据实时流转,助力患者上转、下转无缝衔接。
泸州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为患者带来的便利不止于此。泸州现已上线市级互联网分院,集成市内7家互联网医院,联通省互联网总院,整合汇聚全市优势学科、名医专家、特色服务等医疗资源,提供AI预问诊及线上一对一复诊开方、就医指导、在线问诊等服务,让群众在手机上就能看名医。打开泸州互联网分院,有不少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掌上服务再提档。今年8月,健康泸州3.0版小程序平台升级上线,集成电子健康卡,实现一码预约、一码就诊、一码查询,为市民提供挂号缴费、报告查询、健康档案管理、云影像调阅、妇幼健康指导、电子健康证办理等33项服务。截至目前,该平台累计交互服务605万余次,健康档案自助查询26.79万余次,预约办理电子健康证4.8万余个。
赵秋介绍,泸州还准备上线智慧托育服务系统,对全市托育机构运营实时监管,向公众开展全方位互联网服务,促进托育行业健康发展等,让数智赋能泸州国家区域医药健康中心建设。
记者 曾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