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搭桥”纾困 巧解融资难
新建生产线是企业扩大产能,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四川新康意众申新材料有限公司在扩建新生产线时,因前期投入大,资金周转出现困难。在了解到企业困难后,自贸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管委会积极联系相关部门和金融机构,帮助企业解决了这一难题。
四川新康意众申新材料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11月,目前已建成2条生产线及配套。企业生产的预涂膜产品已远销科威特、沙特、巴西、埃及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产品达3000余吨,价值近7百万美金。为进一步在国际市场中提升企业竞争力,企业着手建设基材生产线,全面投产后,预计年产能将突破6万吨预涂膜及4万吨基材,年产值可达15亿元。
四川新康意众申新材料公司副总余霞表示,投入基材线将打通全产业链,确保成本竞争优势。一条基材线耗资超一亿元,公司已竭尽全力,但仍有2千万元缺口。
经过走访,自贸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管委会了解到了企业在资金方面存在的困难,积极帮助企业对接市级相关部门、金融机构等资源,为企业和金融机构搭建合作的桥梁,并利用相关金融政策,帮助企业解决新建生产线资金缺口。目前,前期1千万元贷款已经发放到企业,其余授信金额也正在办理相关手续。
“愿意向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 通过大数据融资、订单贷、科创贷等方式,为企业补充300万元至1000万元的流动资金 ,用于解决企业在初创期的融资难题。”中国民生银行泸州分行客户经理刘相锐说。
“基材生产线顺利投产后将成全国唯一一家能够把整条产业链打通的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并降低成本,包括运输、包材及损耗成本都有极大提高,国外客户也将受益。”四川新康意众申新材料公司副总余霞告诉记者。
自我市开展“进企业、解难题、促发展”常态化服务企业工作以来,自贸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管委会坚持“面对面”上门问需、“实打实”解决问题、“一对一”回访跟踪,切实帮助企业解决难题。截至目前,已完成园区31家工业企业的全覆盖走访和问题收集。下一步,自贸试验区川南临港片管委会将继续协调解决企业对市场、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需求,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记者 余梦秋 曹峻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