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听网   > 正文

【人民日报】增强发展动力 增进民生福祉

发布时间:2021-06-01 10:05:57 稿件来源: 人民日报

5月29日,人民日报06版刊登:《增强发展动力 增进民生福祉》,其中报道了我市推行全民健康体检等改革发展举措和成就。全文如下:



忙!“五一”假期刚过,在成都国际铁路港,成都海关所属青白江海关副关长颜毅的日程表就排了个满满当当——上线进口商品中文标签标识辅助系统;协调青白江区政府和铁路港管委会,为引进更多企业进入综合保税区做好工作;推进综保区仓库内直接查验进关货物……

“2013年初仅有200多家企业的进出口货物搭乘成都中欧班列,现在企业数量已超过1万家,覆盖31个省区市。”提起成都中欧班列,颜毅满是自豪。

2013年4月26日,首趟“蓉欧快铁”从青白江出发,成都中欧班列正式开行。8年来,班列累计开行超过8000列,进出港货值从2017年的577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1507亿元,年均带动四川进出口贸易120亿美元以上。“成都中欧班列不仅带动四川本地货物走俏,也拉动了整个西部的外贸发展。”颜毅说。

从过去农产品、日用化妆品等单纯消费品,到如今纺织品、机电、电子信息产品,成都国际铁路港进出口的货物种类越来越多。“现在班列目的地包括欧洲、日韩和东盟等地,外贸业态涵盖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等多种形态。”颜毅说,为适应外贸形态的多样化,海关监管不断创新方式,更好地服务广大外贸企业。青白江海关2020年第四季度开始实施“运费分段结算”改革举措,许多公司的进口成本因此节约不少。

今年4月26日,装载防疫物资和电子设备的两列中欧班列从成都国际铁路港缓缓驶出,目的地是荷兰阿姆斯特丹和英国费利克斯托。至此,成都国际班列境外城市已拓展至61个,打通了成都至欧洲最远城市的海铁联运通道。一个以成都为主枢纽,西进欧洲、北上蒙俄、东联日韩、南拓东盟的成都国际班列线路网络和全球陆海货运配送体系建立起来。

特色产业带动百姓增收

本报记者 张 文

四川省苍溪县亭子镇五福村,钢架大棚里的原生态海沃特猕猴桃树已抽出新枝,不久它们将被嫁接上优质红阳猕猴桃。在邻近的佛山社区三房坪村中,180多亩的红阳猕猴桃树已落户到大棚,旋耕机械正把猕猴桃架下生长的豆类翻耕回填,节水微型喷头的水雾中,猕猴桃枝叶更显娇嫩……

技术员告诉记者,用大棚种植猕猴桃,产量比露天果园增加一倍,还可以防止果树病害,避免因雨水多降低果实糖分。另外,挂果期可延长一个月,避开上市高峰期,果实品质也能得到提升,这样的有机果市场售价可达每公斤60元。

猕猴桃是苍溪县“百亿产业”之一,目前总面积达40.6万亩。另一个“百亿产业”——中药材种植,也靠着科技支撑快速发展。该县规划用3年时间,在环嘉陵江9个乡镇、沿岸100个村建设10万亩特色产业融合示范带,实现综合产值100亿元。

近年来,苍溪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全县建成17个万亩现代农业园区。“抓大”不“放小”,该县庭院经济依旧红火。“可别小看这房前屋后的土地,村里有一半脱贫户在房屋周围种了猕猴桃。”河地乡琳琅村村支书杨嘉荣介绍,按每户半亩计算,每年能增收3000到5000元。

科技注入特色产业,订单、电商保障销路,庭院经济的效益进一步提升。“这个避雨大棚防风防水,减少了病菌的传播,降低了得溃疡病的概率。”永宁镇兰池村村民王华斌的庭院里,一个个猕猴桃大棚整齐排列,一株株猕猴桃树变成了摇钱树。

目前,苍溪县已制定红心猕猴桃绿色有机生产标准,将有机农产品认证推广至每家每户的庭院。此外,当地邀请专家团队进村入户,不断提升庭院经济的技术水平。而今,苍溪共发展10万个户办庭院,促进脱贫户人均增收5500元以上。

农文旅融合促进村美民富

本报记者 宋豪新

芬芳袭人的玫瑰谷,绚丽多彩的年画村,古色古香的剑南老街……5月的四川省绵竹市,风光旖旎,游人如织。

近年来,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绵竹强力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打造形态美、功能美、环境美、生活美的美丽乡村。

溪水蜿蜒向前,景观连点成片,沿途特色民宿、田园综合体星罗棋布。难以想象,数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尘渣漫天的矿区。

走进清平镇盐井村的“850矿工主题民宿”,谢正虎正忙着接待远道而来的客人。“以前矿山没关停的时候,到处都是灰尘,如今环境好了,游客也多了。”谢正虎曾是清平山里的一名矿工,矿区转型后,他办起了农家乐,旺季每月能有上万元的收入。

以文化旅游产业融合为切入点,以优美的山水自然环境为基底,短短几年时间,清平镇便实现了“矿区变景区、家园变花园、颜值变产值”的华丽转身,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小桥流水荷塘、五彩斑斓的年画、年俗景观小品……孝德镇年画村努力挖掘特有的年画文化、德孝文化资源,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零散的年画作坊通过抱团组合,走上了文创产业之路。乘着文旅融合的春风,当地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百姓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

清平镇、孝德镇是绵竹加快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生动实践的缩影。通过不懈努力,绵竹市已经形成“春赏花、夏纳凉、秋品果、冬观雪”的观光休闲和乡村旅游体系,建成大小景点50余处,成功打造国家4A级旅游景区3处、国家3A级旅游景区2处,入选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行走在龙门山下,一幅幅村美民富的乡村振兴画卷赏心悦目。

精准扶贫改变山乡面貌

本报记者 林治波

竹林青翠,产业红火。地处乌蒙山区的四川省兴文县古宋镇青山岩村有400多户人家,曾经是一个深度贫困村。如今,乡亲们甩掉贫困帽,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村民们说:“全靠对口帮扶企业出实招,让村里有了新产业。”

兴文县是五粮液公司的脱贫攻坚对口帮扶地。2018年7月,扶贫干部朱奎和甘勇来到青山岩村。“刚开始心里没底,脱贫攻坚不知从哪儿下手。”朱奎说,“好在有党组织支持,有国有企业作后盾,还有乡亲们的大力配合,我们一家一户访真贫,因地制宜找出路。”

“青山岩村实施精准扶贫,首先要做好竹林文章。”朱奎说。五粮液公司出资124.95万元,援建青山岩竹林(苗圃)产业示范基地,新造竹林1100亩,产业覆盖村里近100户家庭。农户以土地入股,或与青山岩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公司合作种植,形成“帮扶单位+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几年发展,漫山遍野的翠竹成为村民的聚宝盆,脱贫后的乡亲们高兴地说:“竹林年年长,宜宾纸业收购,每根竹子能挣10块钱。”

为拓宽增收渠道,扶贫干部动员村民利用当地景观竹和石材,制作竹石盆景,受到市场欢迎。

“在做好‘竹林文章’的基础上,扶贫干部带着我们进一步做好‘林下文章’,增加收入。”村支书温仕兵介绍,一是种植,引进专业合作社,种植竹荪和赤松茸;二是养殖,养乌鸡和黑猪。

让大家欣喜的是,这些特色产品很畅销,而且种植、养殖过程中需要大量用工,增加了贫困户劳务收入。几年持续努力,青山岩村实现了脱贫摘帽。去年底,全村竹产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60万元,林下产业共实现销售收入900多万元,脱贫户收入大幅增加。

开对“药方子”,拔掉“穷根子”,走出新路子。在满目葱郁的青山岩村,党和政府的好政策,社会各界的有力支持,像一股股涓涓细流,不断滋润着乡亲们的幸福生活。

全民健康托起全面小康

本报记者 王明峰

前些天,因为头晕频繁发作,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观兴镇河坝村高血压患者刘会来到村卫生室测量血压,“自从有了全民预防保健,每个月医生都会上门来测量血压,询问我的服药情况,我身体比以前好多了。”

在泸州,像刘会这样通过全民预防保健免费体检纳入重点和精准管理的有90多万人。群众预防保健意识不断增强,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健康生活习惯逐渐养成。截至2020年底,全市90.9万名慢性病高风险人群中,仅有8.2万人转变为慢性病患者,占比9%。

2014年9月,泸州在叙永县率先开展全民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建设试点,2016年6月起,该举措在全市实施。通过实行全民免费健康体检、人人建立健康档案、实施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等措施,泸州积极探索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的新路径。全市将全民预防保健工作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已累计投入资金10.35亿元。

泸县玉蟾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许晓林告诉记者:“中心根据体检结果,将人群分为一般管理人群、重点管理人群和精准管理人群3个层次12大类,分层分类实施健康管理,让每个人享受到优质的健康服务。”

截至目前,泸州常住人口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5.8%。通过“健康泸州”小程序,市民可以自主查询个人健康信息;全民健康信息系统数据为各级党委、政府开展全民健康服务、实施健康扶贫奠定了坚实基础。泸州市副市长马宗慧说,各级卫生部门通过健康数据分析,提供主动健康服务,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生活水平,夯实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健康之基。

记者 王永战


文章关键字: 成都 健康 班列 脱贫 猕猴桃 编辑:周珏帆


返回顶部